【關於某單位送檢的2種碳纖維材料的初步檢測報告】。
這種報告已經是老生常談了。
沒吃過豬肉,誰還沒見過豬跑?
暫時複合材料雖然不能量產。
但無論是實驗室樣品,還是海外樣品,弄幾平方去送檢還是有可能的。
之前也有一些單位拿自己的實驗室樣本去送檢,效果都還行。
關鍵是。
檢測沒有卵用,要大規模量產。
因此與會人員還是用相對理智的心態分析。
“拉伸強度超過6000?很可觀了。”
“誰說不是呢,我看這樣子,像是東麗的產品。”
“百分之百是東麗的T1000。”
“不是,東麗做的再牛逼,和咱有啥關係?”
“我是真看不了這些,越看越酸。”
報告中的材料一定是高等級的碳纖維,沒毛病。
關鍵國內沒有這個技術。
因此被檢測的材料隻能是國際龍頭。
所以與會人員越是討論,就越難受,像是乾嚼檸檬一樣。
就在這時。
鄭宇智突然咳嗽一聲,嘴角比AK還難壓。
“各位先靜一靜。”
“我有一個問題!”
“以報告上的數據來看,這種材料有沒有軍用的可能!”
話音落地。
與會人群愣了一秒鐘。
隨即露出了不理解的表情。
這叫什麼話?
鄭組長好歹也是公關組的組長。
他應該清楚的知道各單位的需求。
就憑這個數據,絕對是目前碳纖維的天花板。
“軍用?啥用都夠了。”
“這個數據領先目前工藝三五年了。”
“有什麼說什麼,這材料給我們航天口千八百噸的,我們今年穩拿科技進步獎。”
“空軍可比你們航天口需求緊,我要有千八百噸,新飛機的設計立刻能落地。”
“都彆做夢了,這種材料怎麼可能立刻量產?”
角落裡。
一位專家還是比較冷靜的。
他出聲打攪了大家的美夢。
像這種最高等級的材料,能有兩平方出來做測試,都已經很好了。
量產?想屁吃。
他將報告合上,有些垂頭喪氣。
“如果這是東麗實驗室的產物,和我們一分錢關係都沒有。”
“不但也沒有幫助,甚至還有些打擊我們積極性。”
“就算是東麗,從實驗室到量產,還有至少一兩年的時間。”
“遠水不解近渴。”
話音落下。
會場內的歎氣聲此起彼伏。
自己的失敗固然沮喪,但敵手的成功才會讓人心態炸裂。
但鄭宇智的嘴角卻一直上揚。
“咱們今天不提彆人,隻注重於報告本身。”
“請大家再看看檢測報告。”
“看看有沒有什麼端倪?”
葉鵬飛覺得鄭宇智的狀態有點奇怪,甚至有些莫名其妙。
拿一份檢測報告,又不說清楚情況。
但礙於組長的麵子,他還是再檢查了一遍。
你還彆說,真有蹊蹺之處。
“組長,送檢的材料,應該不是碳布或者原絲吧?”
“我看這個檢測數據。”
“怎麼看怎麼像是一根中空的管狀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