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想法太超前了。”
作為一個科研人員,他想給魏修百分之百的肯定。
但作為玉盤項目的總師,他斟酌字據之後還是給出了最保守,甚至有些負麵的回複。
他深知魏修說的每一個字,都是空間應用科學發展的未來。
人類在太空中的活動,終究不會局限在偵察、通信、科學實驗這些大類之中。
一定會朝著多功能應用的方向發展,軍用肯定是首當其衝的。
但作為總師。
手握著大筆的經費,又握著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科研資源。
他必須得慎之又慎。
他知道一旦自己冒了險,在不合適的時機開展了不合適的項目。
那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他個人的榮辱並不算什麼,但是造成國家資源的浪費,他是擔待不起的。
魏修所說的情況,符合他對未來的想象,也符合他對未來的擔憂。
“但現在就搞這個項目,你覺得現實嗎?”
劉為民對事不對人,仔細解釋道。
“雖然有固態電池的助力,但其他方麵是不是太超前了一些?”
“比如星敏感控製器?”
“再比如機械臂?”
“還有通信、散熱、星控一大堆問題。”
“你要造的,幾乎相當於一個新的空間站啊。”
玉盤雖然是重點項目,但與空間站相比,仍然是滄海一粟。
空間站集全國之力,費了多少年的心血才建成?
魏修這個想法,無疑是將玉盤項目擴大了無數倍。
甚至要比空間站的規模更大。
他想發射一顆萬能的基座上去。
首先這個基座就必須要有衛星控製的一切能力,為後續衛星提供能源和通信服務。
除此之外,他還必須具備萬象對接和服務器的能力。
這一切的一切加起來,劉為民都覺得太複雜,太超前了。
但魏修的態度堅定。
“劉總師,時不我待,路總是人走出來的。”
“你也看到了,近地軌道資源是有限的。”
“不光我們在用,國外也在用。”
“如果我們用這有限的資源,隻是放一隻眼睛上去,這不就是浪費嗎?”
食堂裡的沉默聲震耳欲聾。
魏修接著說道。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給後人把路走窄了。”
“是,我這個計劃是比較超前。”
“但基本上還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不是空想。”
“最大的問題是電池,我解決了。”
“剩下的問題,隻是問題,而不是難題。”
“我覺得隻要我們肯努力,啃下來的難度不高。”
說著。
他從公文包裡掏出了早就準備好的藍圖。
“這是我準備的玉盤改型後的一期計劃。”
“主體是一個通用近地軌道平台。”
“既然玉盤要改型,我希望朝著這個方向去改。”
劉為民接過文件,僅僅看了兩頁。
他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他不斷地抬頭看魏修,又不斷的低頭看計劃,表情有些扭曲。
這?
這是人能寫出來的東西?
魏修的這份計劃,說起來不像是一個藍圖,更像是具體的項目方案。
每一個涉及到的難點,他都提出了初步的解決方案。
從全局上看,留給這個項目的問號並不多。
“合著你是在有的放矢?你這個計劃已經很成熟了呀!”
緩過神來,劉為民顯得有些激動。
“談不上成熟,還有很多點需要完善,所以我才需要劉總工你的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