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過去幾年有不少秀才、舉子為黃石寫過詞賦,但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多,有些歌女們就從中挑了幾首為它們配上了曲,在坊間開始傳唱,頗受歡迎。
“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能擋百萬兵。”
酒肆裡一個秀才模樣的人發出了一聲長長的讚歎,雖然聽了很多的詩詞,但這個秀才覺得還是隻有王維的這句詩才能道儘黃石的豪邁氣魄。這個秀才最近也在腰間佩戴了一把長劍,他不時把佩劍拔出鞘看看,然後又插了回去繼續喝酒,過一會兒再把劍拔出來瞧瞧,如此反複不已。
每次提到黃石的傳奇時,這些聚集起來的士子、尤其是那些年輕的讀書人們,個個都要喝最烈、最辣的酒,他們說隻有如此才能配得上黃石孤膽闖遼陽的氣概。
“都說人生得意莫過於金榜題名,但以在下之見,便是中了狀元,恐怕也比不上黃大帥今日的風光啊。”
坐在酒樓上,聽著為黃石譜寫的新曲、喝著慶祝黃石偉績的烈酒、看看遍布京師的藝人、想想這激動人心的故事天下傳唱時的盛景,一個書生終於發出如是的感慨聲。
“不錯,若能像黃大帥這樣為國家建功立業,足慰平生。”另一個年輕士子顯然是黃石的崇拜者,他猛地把長劍抽了出來,重重地放到了桌麵上,左手扶穩劍柄,右手則在劍身上有節奏地彈著。讓長劍發出聲聲龍吟。書生先引亢高歌了一曲,然後慷慨激昂地對周圍的人說道:
“諸位兄台有所不知,在下與黃大帥曾有一麵之緣。去歲黃大帥來京師時,在下曾有幸在酒樓見過黃大帥真容,當時聽黃大帥講起我大明遼東地眾多英雄,在下就有蕩氣回腸之感。當時在下不知道那就是黃大帥,曾脫口而出:真恨不能插翅飛往遼東。投效於黃宮保軍前,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看著眾人投過來的又是羨慕又是複雜的目光,那個書生又彈了彈手中的長劍,在錚錚金音中他笑著繼續說了下去:“自從上次見過黃大帥之後,在下就不再佩戴折扇了,日前在下計較已定,那就是不會參加明年的科舉了。我要仗劍投軍門,到遼東為黃大帥參讚軍務。以有為之身,行大有為之事。”
滿桌的人一直專注地聽著這書生說話,在他結束發言時,不僅僅他這一桌士子,就是這層樓上周圍的幾桌讀書人也都靜了下來,人人都在傾聽他地豪言壯語。
酒樓沉寂了片刻後,鄰桌一個年輕的讀書人突然使勁一推桌子,身下地板凳在安靜的酒樓上發出了清晰的咯吱咯吱聲。那年輕人大步走了過來。衝著說話的書生就是一躬到地:“在下李昶麟,浙江人士,天啟五年衢州府院試第六,敢問這位兄台如何稱呼?”
早先說話的書生連忙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回了一個平禮:“原來是李兄,在下王漢臣。天啟三年汝南府院試第五。”
李昶麟也不多禮,在眾目睽睽之下慨然說道:“王兄之言深得吾心,在下亦願一同前往遼東,王兄可願結伴同行?”
王漢臣聞言大喜道:“能與李兄同行,在下求之不得。”
“在下趙敬之,天啟二年陝西同州院試第一。”又有一個人高聲打破了沉默,趙敬之人隨聲到,衝著前兩個人拱手笑道:“如果兩位仁兄不棄,在下亦求一同前往遼東。”
不等王漢臣和李昶麟說話,紛雜的人聲突然在這樓上炸了開來:
“三位仁兄。還有在下……”
“諸位仁兄。在下亦欲同行!”
……
此時,這些書生正在議論的焦點人物仍在為銀子傷腦筋。今天接見完一批山東商人後,黃石不等柳清揚屁股坐穩就連忙發問道:“柳兄弟,你怎麼看這件事情?”
柳清揚剛從日本回來沒有多久,本來他回來地主要目的是和鮑博文溝通一番,以便讓生產和銷售能更好地配合起來的。但柳清揚回來後不久就遇到來長生島賒貨的商人,這讓他產生了特彆的想法,並向黃石提出了建議。
今天柳清揚陪黃石見的這批商人都是東江鎮本部的債主,毛文龍奉旨做了三年買賣後,東江鎮已經欠下了一百多萬兩的巨額債務,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中。
“大人,無論誰去經營東江這攤子買賣都會賠本,這不是毛帥或是他人能力地問題,而是朝廷每年給我們東江鎮的錢、糧根本就不夠吃。”
東江鎮開鎮以來,除去各種皇賞以外,每年東江鎮有銀、米各二十萬,毛文龍為了購買物資就濫發軍票,結果自然是債台高築。
這種做法確實解了東江鎮的燃眉之急,讓更多東江難民吃飽了飯,但大批愛國商人卻因此受到極大傷害,不少商人求告無門,甚至就此傾家蕩產。其中有的人就找到長生島來,希望東江鎮左協能認本部的軍票,黃石雖然心下不忍,但也不敢接手這個燙山芋。
如果黃石認了本部的軍票,那就等於替本部背上了這幾十萬張嘴地大包袱,這事情一傳十、十傳百,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商人找到長生島來,左協的這點經濟實力根本不夠本部吃的。隻是黃石雖然拒絕兌換本部軍票,但他心裡也有些不忍,於是就下令給這類商人些方便,允許他們從長生島賒貨回山東販賣。
聽黃石說完了他的顧慮後,柳清揚點點頭道:“大人所言極是,末將並非不知道大人的難處。也並不是要大人把東江本部地債都認下來,隻是末將以為,這些商人中多有忠君愛國之人,且對我東江鎮心存善意者眾,若任其破家喪財,末將以為不妥。”
“柳兄弟所言甚善,若是讓這些商人家財受損。我覺得既不符合善有善報之天道,亦有損於我東江鎮的威望。柳兄弟心裡是不是已經有什麼好辦法了?那就快說出來吧。”
黃石仔細聽了一下柳清揚的設想,他建議東江鎮左協對這種曾經幫助本部的愛國商人進行鑒彆,根據這些人曆史上對東江鎮地貢獻給予他們一定地翻本借款,同時再讓山東文臣通一下氣,在登州府簽訂正式的借款憑據,以免有人白拿走左協地銀錢。
這個主意黃石倒是覺得可行,他在京師見過的朱九爺竟也在這批討債無門地商人之中。還有一個叫穀鷺的穀老板則是黃石在覺華救過的人之一。無論如何,黃石都認為這些商人的愛國熱情理應得到回報,更不用說這還可能培養出一個親長生島的商人集團。
“那好,我同意,柳兄弟,你去負責製定一個借款條例吧,嗯,這個借款該有個名稱。就叫貸款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