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又少緩,又擂鼓,第一層又衝過第二層之前接戰,原二層少整隊伍;兩翼奇兵一體間層依令進戰整隊,與正兵同。
鴛鴦陣以兩列縱隊排列時,寬度為5尺,而兩隊之間以隊長為例,就是從一個隊長到另一個隊長)的距離為一丈五尺三大步約5米。
鴦陣本質上仍然是一個以多欺少的剿匪陣型,在接戰前,組成大縱深窄正麵的隊形,充分發揮前排牌手的遮擋作用,進入近戰後,則由後排士兵展開填滿空隙。對付敵人,在區域內以多打少,自然是得心應手。以敵軍最擅長的長刀、“持槍中截”的長槍為例,都是原先的情況“一二丈僅可布一人而已,不知有此陣否耶?至於中分其半,則又後尾垂帶,一為左右之挨擠,手中豈能出入?”
但要是對上方陣,情況就顛倒過來了,方陣的正麵更加密集,不同於鴛鴦陣的長短相衛,方陣靠的是長槍之間的互相掩護。方陣不但能搶先發動攻擊,當方陣有16杆長槍可以捅到鴛鴦陣的時候,鴛鴦陣隻有4杆長槍和2杆狼筅,火力隻有方陣的三分之一。鴛鴦陣在方陣麵前遇到的問題,和羅馬人在方陣麵前遇到的問題是一樣的。
首先,不管結什麼陣,都是為了發揮我方的優勢。抵消或克製對方的優勢。冷兵器團隊對抗個體優勢非常重要。並且是從力量敏捷的全方麵壓製。但是好在我們人類的進化一直是在被壓製中不斷變異進化。所以人類並沒有進化成像哪吒那樣三頭六臂全方位無死角的生物。我們有死角,所以我們要團隊作戰。回到問題,結陣訓練基本都是沒有基礎或基礎一般的團隊依靠紀律來強化自己的優勢。擴大造出或創造出攻擊優勢,保護好自己的死角弱點。在局部利用器械,紀律和長期配合的信任形成以多打少。以少抗多。鴛鴦陣這個東西隻是一個形式。關鍵是它的內核器械,紀律和信任,還有意誌。所以要破鴛鴦陣前置條件需要更多。
自古沒有一成不變、可以墨守成規又能百戰百勝的陣法!
“鴛鴦陣”是以盾牌、狼筅、長槍、釵鈀依次排列組成的:
“鴛鴦陣”主要是行軍隊形和臨戰隊形,真正的戰鬥隊形需要展開成“三才陣”:
而由兩伍一隊組成的“三才陣”的陣法精髓,是奇正結合,兵法所說的“以正合,以奇勝”,居中的隊旗、狼筅、釵鈀充當門戶為正兵;兩側的盾牌、長槍伺機以進,施行夾擊為奇兵。以一伍組成的“小三才陣”,同樣遵循這一原理。
古代兵法的思路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編製決定了戰術的使用,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細節上的基層單位也看出作者的用意。
層級更高的隊哨戰術,同樣是按照左、中、右,奇正結合的方式來實戰的:
在隊哨戰術中,除了正前方以迭戰形式輪番攻擊,左右兩翼實行抄伏外,還特彆注重守衛老營以及在軍隊後陣布置救敗的伏兵。
埋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埋伏在陣前,直接給敵軍構成巨大的威脅以及實行沉重的打擊,獲得勝利比較容易,缺點是埋伏的難度很大,容易被敵人發現,而且埋伏的部隊與我軍正麵部隊協調動作難度也大;第二種是埋伏在我軍的陣後,這支伏兵的主要功能是救敗的,萬一前方軍隊戰敗後退,就靠這支伏兵施行反擊了,優點是由於埋伏在我軍後方,敵人無法事先探測,缺點是主要是防禦功能,不大勝亦不大敗。
戰術原理以及軍隊配置方法,分彆出自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皇帝莫裡斯一世的《戰略》和利奧六世的《戰術》。
古羅馬軍團是分主力兵、劍矛兵、後備兵進行“三段擊”作戰的。倘若第一線主力兵戰敗,則後退,由第二線的劍矛兵頂上,倘若劍矛兵也戰敗了,成敗就看後備兵了。古羅馬戰法中的後備兵,和戚繼光在軍隊後方布置伏兵,理念是一樣的。
這些將領所使用的作戰陣法,無外乎一層陣大一字陣)、兩層陣、方城陣這幾種,軍隊動靜結合,半為動半為靜;輕重相輔,要有重兵駐紮持重,也要有輕兵馳騁抄剿…在《陸師得勝歌》中也說,軍隊分成三大枝,除了出戰部隊外,要有一枝做救應,一枝做埋伏。
宋代的“揚、奇、備、伏”之法,明代的“哨、伏、應、援”之規,前敵、應援、備分隊,也不外乎如是。
如果將“鴛鴦陣”狹義理解為必須按照十二人一隊,必是手持盾牌、狼筅、長槍、釵鈀來戰鬥,我覺得有點可惜。戚繼光在浙江的作戰以及《紀效新書》的內容,是專門針對以海盜和日本浪人組成的非正規部隊而使用的戰術。由於日本刀的長度與殺傷半徑恰好處於當時明軍兵器殺傷範圍的真空地帶,因此以盾牌、狼筅、長槍、釵鈀兵器組成“鴛鴦陣”是有效克製日本刀的戰術。
之所以在鴛鴦陣中沒有設置弓弩手,是因為已經使用火器作戰,鴛鴦陣中的長槍手和釵鈀手,分彆在長槍和釵鈀上裝載“火箭”的,作戰時先出陣前發射“火箭”,然後再退入陣中回歸到鴛鴦陣、三才陣的陣位來作戰,他們同時“兼職”了弓弩手的位置。
在平原作戰,而且使用騎兵衝擊,這是在明知道在浙江抗倭的“鴛鴦陣”其兵器隊形戰術適合丘陵山地、河川水網這種地形,而“欺負”戚繼光的吧
像在北方平原這種地形,戚繼光其實也用到了“鴛鴦陣”,隻不過根據作戰對象為遊牧騎兵的特點,結合了車營、騎兵和火器,以諸兵種合同戰術來應對。
《練兵實紀》記述了步兵采取冷熱兵器兼修的方法,步兵在施放火銃、鳥槍、火箭之後,依然手執冷兵器按照“鴛鴦陣”的方法分層接戰。
喜歡巨宋請大家收藏:()巨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