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末大亂之後,國力的積蓄,百姓的生育皆需要時間,現在大唐國力雖可稱強盛,但還沒有強大到足可同時碾壓四夷,擊敗所有周圍勢力挑戰的地步。
更可慮者,縱使憑著李世民諸多猛將們的用兵,不斷地挫敗四夷挑戰,大唐帝國也可能會在不斷地戰事中,把積蓄的國力完全消耗掉。
若如此,哪怕最終他們摧毀了這些不服王化的外敵,自己也要被拖至無法挽回的深淵之中,成為中原王朝新一輪天命輪回的踏腳石。
尉遲敬德聽到房玄齡等人的分析,極是窩火地揮了揮拳頭。
“房先生!若依您所說,陛下禦駕親征薛延陀,反而是給吐蕃和高句麗等異族機會?”
“可現在不是咱們想打,而是薛延陀部殺上門兒來了。”
“西州與安西都護府初定,西域諸國臣服於我大唐,乃是看到我們一舉踏平龜茲高昌的強悍兵勢。”
“但那些西域小國反複難定,假如咱們不狠狠地打他娘的一仗,西州和安西要麵對的,就不止是十萬薛延陀鐵騎,還有再次橫跳反叛的西域聯軍啦!”
尉遲敬德確實不像房玄齡等大臣一樣,能說出一番大道理。
但他久曆邊疆戰事,對於西域的形勢可說是了如指掌。
現在,這個難題又拋回到了李世民手中,隻能由這位大唐帝國的主宰來下定決心了。
李世民明白這些文武心腹們心中所慮。
除非能再次複現,當年李靖夜襲陰山之戰,否則自己要禦駕親征薛延陀,縱可取勝,也無法解決掉西北邊患,更無法減少西北邊境所受到的威脅!
然而,縱由李世民或者李靖親自指揮,想要複現陰山之戰又談何容易?
當年的東突厥固然兵強馬壯,軍威震於天下。
但他們內部矛盾重重,吉利可汗本人自高自大,有明確的突襲目標。
而薛延陀部崛起於漠北之地,其王庭遠離大唐鐵騎的奇襲範圍,縱使此次能再大破薛延陀部鐵騎,甚至直接斬殺其主帥,又能如何?
夷男還有很多其他的兒子,薛延陀部亦可休養生息。
李世民深明兵法,當然清楚所謂“奇襲”之策,皆是收益與風險並存的戰術。
假如一擊不中,反而會讓出擊的大唐將士陷入絕境之中。
李靖奇襲陰山,一戰封神,引得無數大唐將士的崇拜。
但是,還有幾人能記得,當年那一戰,李靖引戰士強攀雪山,先將自身陷於險境。
哪怕東突厥的主力沒有發現他們,隻要稍有意外,他們迷失道路,那麼數千精騎自己就要活活凍死了。
換成是秦王之時,李世民依然可以冒險一搏,甚至於秦王府眾將也會舍生忘死地追隨他們的天策上將。
可是,現在李世民已經不再是“秦王”,而是大唐帝王,那彆說房玄齡等人了,便是現在口口聲聲想要拉著自己禦駕親征的尉遲敬德等武將,也不敢真讓他行此險計。
無奈之下,李世民的目光,突然轉到了在旁默聽,同樣參與此次軍議之中的李承乾與李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