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敬德等大將,聽到太子相召,沒有人耍名將重臣的派頭,直接相約而來,與李承乾共商用兵之策。
“太子殿下,之前陛下還擔心您沒有親自領過兵,現在看來,不愧是李氏子孫,甚有乃祖之風啊。”
尉遲敬德向來性子直爽,而且說話沒什麼顧忌,隻要是他真心認可的人,當然也不會吝嗇誇獎。
李承乾聽到他發自真心的誇獎,心裡沒有高興,隻有苦笑無奈。
他剛剛也不過是冷靜地分析了一下,接下來大唐用兵的困難之處,強調了後勤補給的重要性而已。
對於領軍大將來說,這些並非什麼高深莫測的內容,卻得到了這位大唐名將的真心誇獎……你們過去真是太輕視自己這個太子了呀。
李承乾當然不能加重自己的“賢明”形象,必須要及時突顯自己的“無能”,否則的話,將來遭遇戰敗,豈不是顯得人設不符,而且若引得這些與父皇極度親近的名將們開口替自己說情,那就跟他的計劃完全背道相馳了。
“咳,尉遲將軍先彆誇,我雖然知道咱大唐用兵困難,但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隻能依靠你們這些沙場老將了。”
“不論你們提出什麼方法,本宮無有不從便是。”
他故意作出一副不太想負責任的模樣。
尉遲敬德和程知節難得地沒有直接開口,而是先看向了李勣。
“茂公,之前便是你與薛萬徹領兵大破龜茲高昌,當時還直接跟薛延陀部鐵騎交過手,還是你先來說說吧。”
李承乾有些驚訝地看向了李勣。
他當然知道這位大唐名將的能力與戰績,但是按照他的記憶,此時的李勣還隻是眾多將星中的一員,並沒有像李靖與侯君集一般淩駕於其他大將之上。
而且論出身,尉遲敬德等人乃是秦王府出身,早早便在李世民麾下,李勣則為當初的李密降將,論與皇帝的親疏也是遠不能跟尉遲,程知節等將領相比。
從尉遲敬德和程知節的態度,看得出現在他們已經對李勣的戰績和能力頗為信服。
李勣算是眾多將領之中,性格最是謙和之人。
他特彆看向李承乾,撫須而笑道:“殿下看清楚了我唐軍麵臨的麻煩,但臣卻要請殿下勿要太過憂慮。”
“若臣所料不錯,薛延陀部根本不可能威脅到我大唐數千裡北部邊疆,我們更不需要處處分兵。”
“整個長安三輔,乃至於並州之地,皆可稱安全,我們真正用兵的重點依然在於西域之地!”
李承乾愕然看向他,腦子裡隻有一個念頭。
李勣莫不是瘋了吧,竟敢直接作出這麼大膽的判斷。
萬一他所料有誤,事後這便可能會成為被問罪的依據。
而且,李承乾知道薛延陀部乃是漠北最強悍的實力,麾下控弦之士二十餘萬。
憑著騎兵的來去如風,若是阿史那思摩有失,長安腹心之地確實極為危險。
哪怕是強盛如大唐,也萬不敢把自己的國都安危視同兒戲呀。
雖然李承乾打定了主意,在這主帥之位上虛應故事,隻等李泰那邊算計自己,最後因戰事失利被父皇罷去太子之位。
可是,現在還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主動開口詢問。
“李勣將軍為何敢作出這等判斷,若長安有失,將軍是擔不起這個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