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並不會介意李泰真的對儲君之位有野心。
取大唐之儲君,到底是在於長,還是在於賢,到現在李世民自己的心裡也沒有確定的答案。
他對於李泰的扶持,對於李承乾的打壓,本身也是內中這種猶豫的表現,希望能借此機會尋找到真正的答案。
可是,李泰若是為了奪得這個太子之位,不顧兄長安危,甚至想要直接促成李承乾親身涉險……那就會讓李世民產生極其不好的回憶。
他首次對自己這個自幼便寵縱的兒子,產生了一種厭棄的心理!
不過,李世民並沒有直接表現出來。
此次議論的乃是軍國重事,不可把重心轉到李泰的用心之上。
李世民也必須冷靜地思考著,到底讓李承乾趕赴戰場,對於穩定北疆戰局,發揮右威衛的戰力,是好是壞。
“也罷!”
李世民強行閉了閉眼睛,哪怕強悍如他,此時也必須要控製下自己的情緒。
因為他已經作出了決斷。
“難得高明你有此心,朕便準了你們所奏。”
“三日之內,左右威衛左右驍衛皆趕赴戰場。太子作為大軍主帥,親自主持右威衛布防。”
“李勣你為大軍副帥,帶領左威衛與左右驍衛西進!”
“記住,國都之安危固然重要,西域之地也是我大唐付出了無數將士的性命才掌控在手中,絕對不容有失!”
李勣立即站出抱拳領命。
而李承乾則扶著自己的腿,勉強站起慢了不止一拍,才謝恩領命。
此次看到李承乾“慢吞吞”的動作,李世民卻並沒有再生出不悅之心,反而首次露出了心疼的表情。
他不由得再次回憶起了長孫皇後臨終之時向自己所說得話。
“朕自負識人,辨彆出無數將才,但是論起對於兒子的了解,朕遠遠不及皇後啊。”
李泰見父皇最終同意了太子所請,覺得自己離太子之位真的隻差那麼一步之遙了。
他肥胖的臉上,幾乎已經無法掩飾自己的喜色。
“陛下英明啊!”
就連跟著眾臣附和之時,他的聲音也顯得特彆大。
李世民冷哼一聲,竟是直接越過了李泰,溫和地看向了李治。
“稚奴,你還是首次為朕分憂,想出的辦法極好,做得不錯。”
“你的皇兄為了軍心士氣,不惜甘冒奇險,親上前線!”
“而後方的民心安定,與前線軍心是同等重要的,你可明白?”
李泰愕然扭過頭來,看向了自己的幼弟。
李治首次在如此多的重臣,如此重要的場合露麵,但是他卻表現出了與自己年紀不相符的沉穩之態。
“父皇之讚,兒臣豈敢擔當。”
“長安民心快速穩定,還是因為大家對於我大唐之國力有信心。”
“而我大唐之國力,則有賴於父皇您多年治理,說到底,一切都要歸功於父皇的英明神武。”
李泰的鼻子都要氣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