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中。
李世民展開奏章,細細品讀,而在下首,長孫無忌與房玄齡等重臣分坐於毯子上。
大家坐得頗為休閒寫意,但是大殿中的氣氛卻是肅然。
因為現在陛下所讀,正是程知節送來的軍情奏報。
往常,似這等軍議有關的奏報,魏征與李玄素等文臣是插不上話,也不會過於關心的。
但這次不同,幾位大臣伸長了脖子,似乎想從奏章的背麵看到上麵所寫的內容一般。
因為大家都很清楚,程知節除了上報軍情之外,必定會寫上關於他對太子這位“主帥”的評價,而這很可能會直接影響到陛下對殿下的態度改變。
“父皇,聽聞皇兄他竟然在未請旨的情況下,冒然前往並州!”
“依兒臣看來,皇兄恐怕是畏懼於薛延陀部的鐵騎,不敢與他們在平原交戰,覺得太原有堅城可恃,這才臨陣脫逃!”
“皇兄本來出征之時,既是大軍主帥又是右路軍的統領,現在他一離開,程知節將軍必定相隨護其周全,那麼右威衛大軍將群龍無首,何等危險啊!”
看到李世民已經閱完奏章,還沒等他說話,李泰就已經開口。
與其說他在表達自己的態度,倒不如說直接就是向李世民告狀,給李承乾安上種種莫須有的罪名。
其他幾個大臣表情各異。
大家都很清楚,李泰給李承乾所安的罪名其實都很勉強。
若是太子殿下真畏懼薛延陀部的力量,就不會自請帶領右威衛出征了。
有哪裡還能比得過長安更加安全,比在陛下的翼護之下更加安全?
但是他們也確實沒有想到,太子殿下竟然剛剛離開長安,直接轉了個彎,跑到了城防堅固的太原城中。
此事,各有道理,端看眾臣自己想要站在何方。
不論是平日偏向於太子還是魏王一方的大臣們,都沒有急著站出來,而是先偷看向上首,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會如何表態。
在軍議之事上,魏征大人是不太會主動發表看法的,長孫無忌與房玄齡本身的才能最高,又最了解陛下所思所想,從他們的身上大體能判斷出陛下會如何處置此事。
可是,長孫無忌隻是微微搖了搖頭,房玄齡則深凝如淵,完全看不出他的態度。
兩人都沒有急著開口。
瞬間,李泰就尷尬了。
李世民淡淡地看向自己一向寵愛的嫡子,輕輕把奏章放下,也沒有評斷他剛剛的告狀行為,而是直接向眾臣說明程知節所奏的內容。
“程咬金此次隨著承乾前往太原,不僅重新安排了並州防務,而且他們剛剛到達太原便擒下了太原王泳,現在已經隨信使一起押至長安。”
“什麼!”
眾臣不由得大驚。
他們沒想到,太子和程知節竟然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竟然做出這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