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93路公交車“哐當”一聲停在邯鄲路站。
他往路東望,不遠處的牌坊式校門正立在樹蔭裡,
“複旦大學”四個燙金大字在陽光下泛著光。
這字也有來頭,是陳大元帥親提,蒼勁裡帶著灑脫。
華山路校門是磚木結構的老式牌坊,邊角的漆皮有些剝落,露出裡麵的淺黃木頭。
兩側的鐵柵欄爬滿青藤,幾個穿藍布校服的學生正推著自行車往裡走,車後座捆著的書本蹭著褲腿。
門柱上貼著紅底黑字的標語:“向科學進軍,為四化奮鬥”,墨跡看著還新鮮。
兩個穿藏青製服的門衛正坐在門房竹椅上,手裡搖著蒲扇,目光在進出的人身上掃來掃去。
見許成軍背著帆布包站定,其中一個戴紅袖章的大爺站起身,蒲扇往掌心一拍:“同誌,乾啥的?”
“大爺您好,我是安徽來的許成軍,來中文係參加麵試。”許成軍趕緊掏出省教育廳的介紹信和複旦的麵試函。
就可惜是複旦,
要是在北大說不定能見到BJ著名作家、北大保安周明同誌。
甚是遺憾!
“安徽來的?”
大爺把介紹信還給他,指了指門內的路,“往裡走,過了大草坪,紅磚牆的那棟就是中文係辦公樓,門口掛著牌子呢。進去了彆瞎逛,放假期間也有學生留校。”
許成軍輕輕道謝,邁進校門時,腳底的柏油路突然涼了些。
原來樹蔭把陽光濾成了碎金,落在地上晃悠悠的。
校園裡的風都帶著股書卷氣。
路兩旁的梧桐樹遮天蔽日,樹影在地上織成網。
幾個留校學生抱著書本快步走過,藍布襯衫的袖口卷到肘彎,嘴裡還念叨著“魯迅的雜文風格”“《紅樓夢》的敘事結構”。
草坪上有三三兩兩的人坐著,有的在低頭記筆記,有的舉著收音機聽英語廣播,滋滋的電流聲裡混著遠處圖書館的鐘聲,一下下敲在心上。
校園裡,新中院、中院、新上院等連成一片,是文科與基礎學科教學的核心地帶。
許成軍此行的目的地複旦中文係,就藏身在這一片裡的仙舟館。
很有仙氣的名字,在後世已經變成了校史館。
問了一路道,終於是找到了。
1979年的仙舟館透著中式古典韻味。
通體朱砂紅,沿中軸線對稱布局,儘顯莊重規整。
鐵製中式花格窗圖案精美,內部雕梁畫柱,彩繪花卉人物;走廊曲折回環,屋簷高挑,四角簷牙向上翹起如飛鳥展翅。
門口沒人攔。
許成軍沿著樓梯一路向上走,按著麵試函中的通知要先去410找教務報道。
剛到三樓樓梯口。
卻聽一陣不太真切的歌聲穿來。
走的稍近
能聽清應該是吳語小調,聲音不大,但是很抓人。
吳儂軟語。
帶著點軟糯的顫,卻又不是刻意的柔媚,是骨子裡帶的江南水汽,漫得人心裡發潮。
“我有一段情呀,
唱畀(給)拉諸公聽,
諸公各位靜呀靜靜心呀,
讓我來唱一隻無錫景呀,
細細那個到到末唱畀拉諸公聽。
小小無錫城呀,
盤古到如今,
東南西北共有四城門呀,
一到那宣統三年份呀,
新造那一座末,
光呀光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