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像一個知青能寫的論文,即使是寫了《向光而行》的知青。
不是對知青有意見,
事實上,工農兵學員的學業水平確實是不如高考生。
“光看這題目,這論文就差不了。”
她說話時指尖無意識摩擦書脊,指甲微長,修剪得圓潤整齊。
“現在學界正熱論西方理論,你反倒紮根本土,倒是獨辟蹊徑。”
許成軍挑眉:“經濟係的同學也關注文論?”
“家裡書架上這類書多,耳濡目染罷了。”
她笑起來眼尾帶著弧度,“我爸常說‘學問不分文理’,看你這題目,是想把老祖宗的智慧用到當下?”
“算是吧。”許成軍翻了兩頁論文草稿,“談改革不一定非要搬西方理論,咱們老祖宗說的‘通變’‘中和’到現在依然能用。”
“比如《滄浪詩話》裡的‘妙悟’?”
蘇曼舒忽然從帆布包裡抽出本線裝書,正是《滄浪詩話箋注》,“嚴羽說‘大抵禪道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用這個解你寫的‘月光種影子’,是不是更貼?”
許成軍接過書,抬頭看著她:“你對古典文論也有研究?”
“談不上研究,閒時翻著玩。”
她卷了卷襯衫下擺,陽光透過高窗落在她發梢,“不過你論文裡要是缺《文心雕龍》的參考文獻,資料室西角那排鐵櫃裡有1957年版的《文心雕龍注釋》,比常見版本多了黃侃的眉批,對‘通變’篇的解讀特彆透。”
他還真缺!
他找這類書找了兩天,到是被一姑娘無意間指了路。
引用能更豐富了點。
人美心善!
他抬眼時,正撞見蘇曼舒望著他笑,“麵試前要是趕不及整理,我可以幫你抄幾頁關鍵批注,反正我這兩天也泡在資料室。”
“太麻煩你了吧。”許成軍連忙擺手。
“舉手之勞。”
蘇曼舒轉身走向書架,“你幫我拿過書,我幫你抄批注,算互不相欠。”
“而且呀,我也是你的詩迷嘛!跟新銳詩人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可不多!”
她回頭時,發梢掃過肩頭,帶著清香,“對了,三樓走廊儘頭有台舊打字機,看你在謄抄論文,那兒比手寫快。”
許成軍望著她在書架間穿梭的背影,月白襯衫被陽光照得半透。
一時間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多謝。”
他拿起筆,在論文稿的空白處記下她提到的版本,“等麵試結束,我請你去豫園吃點心。”
豫園綠波廊年初剛成立,由鬆月樓、南翔饅頭店等老字號師傅聯合組建,主打14道“親王點心”。
借西哈努克親王訪滬的典故,服務員會主動講述“1973年14道點心宴”的由來,自帶談資。
靠窗座位可賞九曲橋湖景。
價格嘛,人均12元,
比涉外餐廳實惠的多,算是這年代外賓同款的“平民化體驗”。
蘇曼舒從書架後探出頭,杏眼彎成月牙:“一言為定。不過你可得加油,彆讓我白抄批注啦!”
“對了。”
“你要麵試的話,三樓會議室最近不常有人,可以提前去踩踩點。”
她抬手看了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而且章教授他們愛提前到,到時候你最好早十分鐘去候著。
他剛要道謝,就見蘇曼舒踮腳去夠稍高處的另一本書。
月白襯衫的衣角被風掀起,露出纖細卻挺拔的背影。
“找到了!”
她揚了揚手裡的《詩品》,陽光灑落眉尖,“加油呀,許同學。”
她笑起來時梨渦更深,“好文字從來藏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