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同學這經濟學霸,改行抄古籍,這跨界跨度夠拿諾貝爾獎了。”
許成軍把帆布包往桌上一放,笑著調侃。
蘇曼舒抬頭時眼裡也帶著笑意,推了推攤開的《文心雕龍注釋》:“許同學,彆貧嘴,黃侃這版批注才叫真學霸手筆。”
“你的論文中午我看了點,‘通變’篇這段,‘變則其久,通則不乏’,用來解你論文裡的傳統轉化理論正合適。”
許成軍湊過去,見她把批注抄在方格稿紙上,字跡娟秀卻帶著筋骨。
“你這字比印刷體還工整,當年要是練書法,說不定能成大家。”
“哪有那閒工夫。”
“我自己的的論文剛交完,這還得趁空幫你趕工。”
“對了,章教授上個月在講座裡提過‘傳統文論的當代生命力’,你麵試時可以往這方向靠。”
看這服務,不光幫忙抄,還有前沿學術講座知識傳達。
必須給好評!
許成軍咂摸著嘴,笑道:“你這服務夠五星好評了,就是不知道麵試過了能不能給你發錦旗。”
“五星好評?”
什麼奇怪的話,但還聽起來挺好玩。
“錦旗就算了。”
蘇曼舒把抄好的批注推過來,指尖不經意擦過他手背,“要是真成了複旦的人,記得請我去吃綠波廊的桂花拉糕。”
“那肯定沒問題!”
許成軍看著稿紙上密密麻麻的批注,
沒說話,埋頭重新梳理文獻綜述,並引用黃侃的觀點,
這一部分其實要說就是論文裡最薄弱的一環,
但沒辦法,時間有限,文獻資料也不夠齊全,隻能儘力而為。
許是坐久了,也寫久了。
也許是單純想找個人說說話。
他翻開論文草稿,指著“中和之美與現實主義張力”章節:“蘇同學,你看這裡,我想用桐城派的‘義理考據辭章’對應創作三要素,會不會太牽強?”
到是沒指望有什麼回應。
沒想到,
蘇曼舒歪頭看了片刻,卻給出了個許成軍意想不到的答案:“我們學經濟的講成本收益,文學創作不也講究投入產出?考據就是素材積累的成本,義理是思想收益,辭章是呈現形式的溢價。”
她忽然笑了,“這麼說是不是就不牽強了?”
這跨界解讀讓許成軍眼前一亮。
他莞爾:“蘇老師這理論遷移能力,不去讀博可惜了。”
蘇曼舒收拾著稿紙,嗔道:“又貧!”
“不過你這論文得注意平衡,既不能太掉書袋,也得顯出學術深度。”
....
兩人湊在一桌討論,陽光在稿紙上投下交錯的影子。
許成軍講創作時的觀察,蘇曼舒用經濟模型幫他梳理邏輯,
初聽跟開玩笑似的,但是細琢磨卻也有幾分道理,
偶爾爭執兩句,最後總能在某個觀點上達成默契,
忽又倆人同時想起什麼、想說些什麼。
默契抬頭,
又一時愕然,
相視一笑,
好似一切儘在不言中。
“誰教歲歲紅蓮夜”
“兩處沉吟各自知”
...
管理員張大爺路過時笑著搖頭:“現在的年輕人,討論學問比搞對象還熱乎。”
蘇曼舒的臉倏地紅了。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鄭風?野有蔓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