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個蛋啊!
這直接就是說麵試我同意了。
還用自己的大名給許成軍未來論文背書!
當他王水照曆史上籍籍無名?
大佬的提攜!
朱東潤望向窗外,夏日陽光穿過梧桐葉灑在桌麵上,在許成軍麵前投出光斑。
他忽然想起被燒毀的古籍,眼眶微微發熱:“你這些想法,是插隊時琢磨的?”
許成軍撓撓頭,露出靦腆的笑:“白天掙工分,晚上在煤油燈下看帶出來的幾本書,不懂就記在本子上。恢複高考的消息傳來,才敢把零散想法串起來。”
他從帆布包裡掏出個磨破邊角的筆記本,裡麵密密麻麻記著讀書心得。
哪來的?
你有新的思想和想法沒有對應的筆記和出處那不是純扯淡?
為了今天早就開始補了。
章培橫接過筆記本,輕輕拍了了下桌子:“我看小許這知青同誌,比某些科班出身的像樣多了!”
嘖,大佬這是內涵誰呢。
這時,還沒等章培橫繼續說話,一直沒張過嘴的賈值芳突然開口了,聲音帶著生硬:“如何研究傳統文化,以及比較文學的發展與之是否衝突?”
這話像塊石頭投入湖麵,會議室裡瞬間安靜下來。
章培橫眉頭微蹙,他知道賈老這話問得極深。
現在的情況是傳統文化研究斷了代,國門漸開,不少人覺得老祖宗的東西早就過時了。
並且你讓一個知青聊比較文學確實有點超綱了。
但是,
這問題對許成軍其實不難,尤其是見過未來中國文化、傳統文化不斷發揚的二十一世紀的情況下。
難得是去怎麼斟酌回答的“度”。
什麼是比較文學?
比較文學是說白了就是通過跨文化、跨學科的視角,對不同國家、民族、文化或學科領域中的文學現象進行係統性比較與分析,探索文學的普遍規律、特殊差異及深層聯係。
聽起來挺好?
好像一座橋梁一樣,連接起不同文化、在關聯中探深度?
但是這種東西就怕鑽牛角和夾“私貨”。
在很多人眼裡,
比較文學最引以為傲的“比較”方法,本質上是一套沒有本體論支撐的“懸浮邏輯”。
不像國彆文學有明確的研究對象如中國古典文學以漢語典籍為核心,也不像文學理論有相對穩定的核心範疇如敘事學聚焦“敘事結構”,美學聚焦“審美經驗”。“
“比較”本身隻是一種操作手段,卻被強行拔高為學科內核,導致理論成了“萬能鑰匙”。
想談影響就搬“傳播學派”,想談平行就套“主題學”,想談跨文明就拽“後殖民理論”。
扯麼?
還有更扯的。
比如看到《紅樓夢》裡黛玉葬花,就硬拉西方浪漫主義詩歌裡的“自然感傷”,說兩者“都表達對生命的悲憫”,卻絕口不提黛玉的“葬花”根植於中國農耕文明的“物我相通”哲學,以及封建家族女性的生存焦慮,而西方浪漫主義的“感傷”源於工業革命對自然的破壞與個體精神的異化。
這根本是兩片土壤裡長出來的花,硬說“花香相似”就是同源,純屬學術色盲。
更荒誕的是拿“數字”“意象”硬湊。
李白寫“黃河之水天上來”,就對比雪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說兩者“都用自然意象抒情”。
《西遊記》有“七十二變”,就關聯《荷馬史詩》的“變形神話”,說“東西方都有超自然想象”。
這種“抓壯丁式比較”,跟說“蘋果和月亮都是圓的,所以它們本質一樣”沒區彆,
用最表層的相似,掩蓋最本質的差異,最後得出的結論連“廢話文學”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