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峰欠缺的正是實踐經驗積累。
他心裡明鏡高懸:工藝跟技術不同。
技術是理論知識加優化方案,在先進的設備上合理操作,數字化精準把控。
工藝是感觀認知,就像釀酒師,鐵匠對產品的火候把控。
而現代工藝是指在精字儀器儀表下的感知,這是品質的保證。
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李雪峰現在掌握了較高水平的技術,但工藝感欠缺。
剛才,他是投石問路,沒想到葉總工不但擁有,而且還非常慷慨,願意分享。
他豈能不感動?
葉總工看看李雪峰無比興奮的樣子,就像是找到了人生知音一般,臉色紅熱歎道:
“有時間,最好把所做的工作都做個記錄,方便以後查閱,這是一種良好習慣。”
“你…你現在這樣挺好,年輕人千萬彆野心勃勃,技術沒學好反倒是卷入內部爭鬥。”
“我們搞技術的,最好是踏踏實實守住書桌,否則彆想乾成一件事。”
“???”
葉總工雖是有感而發,但他或許憋得太久,滔滔不絕說了很多。
李雪峰則從頭到尾認真在聽。
葉總工突然一個顫抖、停頓了下來,有些莫名其妙。
“葉前輩,怎麼啦?”
李雪峰詫異,詢問道。
“這個…”
葉總工臉色變了變,緊張地吞咽口水。
他剛才是突然反應過來,麵前這位青年才俊恰恰是個不愛做筆記的人。
自己這麼嘮叨,會不會引起對方反感?
“雪峰啊,我剛才的話沒彆的意思…”
他尷尬地解釋。
“不…不葉前輩,你說的一點毛病都沒有,我是反對抄書抄課本,但做工作筆記,這個我完全讚同,並且我一直都在這樣做。”
李雪峰當然明白葉總工的意思,連忙搖手解釋清楚。
“這樣葉前輩,下午一定讓秘書把您的工作筆記送過來,我想認真拜讀體會,儘快落實八位單片機的精確製程。”
“葉老,我這還有點事先走,不耽誤您的寶貝時間了,再見葉前輩。”
他擔心自己言多語失,平白無故給膽小怕事的葉前輩,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急急告退。
葉總工起身相送,望著李雪峰騎車離開的背景,感慨萬千。
這個年輕人表麵上是薑汝祥這條線上的人,實際他不是那種投機取巧的人。
也就是說,他並不屬於哪一條線,而真正屬於國家、083的人。
誰給他施展才華的機會,供他平穩的書桌,他就擁護誰。
而投機鑽營者,未必將來能成大事。
話說李雪峰剛回到自己的工作室,端起涼茶才喝一口,上海長途轉進來了。
“喂,是劉副總嗎?”
他提起電話大聲嚷叫。
“是我,胡建春的事我已了解清楚,這件爛事啊你彆管!”
電話那頭是劉豐沉悶的口吻。
“這…為什麼?”
李雪峰一聽懵了,大失所望。
他一直在等劉豐回話,希望都寄托在這位大師兄身上。
萬萬沒有想到,等來的卻是一盆涼水。
“沒為什麼,我知道你跟胡建春很鐵,是好哥們,可今非昔比,你如今是廠裡的技術骨乾,前途無量。”
“而他呢,是個自甘墮落,扶不起的阿鬥,你若強行滲入進他的爛事裡,會惹來麻煩。”
“胡建春這事很複雜,那個曹姓女人可不好惹,她反咬一口說是被胡建春威逼利誘,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