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 章 工業革新2_大明作死日常,在下先死為敬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 229 章 工業革新2(2 / 2)

而新式冶煉爐,十斤礦石能煉出六斤鐵,鐵的純度也大幅提高,用來製造機器、農具都更耐用。

當第一批用新式冶煉爐煉出的鐵塊運到示範工坊時,朱元璋親自前來查看,他拿起一塊鐵塊,掂量著重量,又用刀劃了劃,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好鐵!有了這樣的鐵,咱們大明就能造出更多好東西!”

采礦,冶煉,機械製造屬於重工業,但隻有重工業而沒有輕工業不行。

輕工業才發展民生的關鍵。

紡織業是大明的重要手工業,也是與百姓生活最密切相關的產業。

以往,紡織全靠手搖紡車與腳踏織布機,效率低下,一匹布往往需要織上好幾天。

陳林決定,從紡織業入手,讓大明百姓直觀感受到工業革新帶來的變化。

技術團隊根據大明的紡織工藝,對現代的蒸汽紡紗機與蒸汽織布機進行了簡化改造。

保留核心功能,降低製造難度,使其更適合大明的工匠生產與操作。

改造完成後,技術人員在句容縣建了蒸汽紡織工坊,安裝了十台蒸汽紡紗機與五台蒸汽織布機,並從附近村莊招收了一批年輕女子,進行操作培訓。

這些女子大多在家中從事紡織工作,熟悉傳統紡車與織布機,剛開始接觸蒸汽設備時,都有些害怕。

機器運轉的聲音很大,她們擔心會傷到手。

但在技術人員的耐心指導下,她們逐漸掌握了操作方法。

隻需將棉花放入進料口,機器就能自動將棉花紡成線。

織布時,隻需控製好經線與緯線的開關,機器就能快速織布。

培訓結束後,蒸汽紡織工坊正式開工。

第一天,十台蒸汽紡紗機就紡出了以往幾十架手搖紡車一天的紗量。

五台蒸汽織布機織出了十匹布。

而以往,五名女子用腳踏織布機,一天最多隻能織一匹布。

消息傳開後,應天府周邊的布商們紛紛前來訂貨,工坊的訂單很快就排到了三個月後。

看到蒸汽紡織機的效率如此之高,不少布商主動找上門,希望能購買設備,自己開設工坊。

陳林建議朱元璋順勢成立了大明紡織設備製造局,專門生產簡化版的蒸汽紡紗機與織布機,並提供技術指導。

這不僅推動了紡織業的革新,還帶動了機械製造產業的發展。

陳林知道,技術與行政的革新,終究要靠人來推動。

若大明百姓大多目不識丁,不懂科學知識,再好的技術也難以推廣,再完善的行政體係也難以運轉。

因此,在推動產業革新的同時,教育普及與思想啟蒙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大明的教育資源大多集中在士紳階層,普通百姓幾乎沒有入學的機會,目不識丁者占了絕大多數。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陳林與教育團隊提出了基礎識字教育計劃。

在應天府下轄的每個縣、每個裡,都設立啟蒙學堂,招收六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免費入學,教授基礎的識字、算術知識。


最新小说: 眾神王座 人在遮天,投影萬界 SSSSSS級警報,狂龍下山! 神隻:鋼鐵洪流,征服諸天 碧藍檔案:阿拜多斯怎麼走啊 逐夢綠茵:天才少年的榮耀之路 公路求生:大佬咋在驗收怪物物資 兵王退役,掌管千億集團勇破大案 逆經:騙子住手 躍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