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沒接話,隻是朝身旁的專家點頭。
很快,兩名民夫推著一輛特製的小車,車上載著足足兩千斤的砂石,穩穩地停在了鐵軌一端。
隨著專家一聲令下,民夫鬆開手,小車竟順著鐵軌緩緩滑動,一路順暢地滑到了另一端,連一絲卡頓都沒有。
“我的天!”
趙淵驚得後退一步,差點踩空台階。
周圍的民夫更是炸開了鍋,交頭接耳的聲音像潮水般湧來。
“這鐵條竟有這般本事!”
“以前運這麼多貨,得十頭驢拉,還走不了這麼快!”
“陳大人帶的這些先生,莫不是神仙下凡?”
消息像長了翅膀,不到半日就傳到了紫禁城。
朱元璋正在禦書房批閱奏折,聽到內侍的稟報,手中的朱筆“啪”地落在紙上,暈開一團紅墨。
他猛地站起身,龍椅在地麵摩擦出刺耳的聲響:“這就成了?!”
“回陛下,是真的!”
內侍跪伏在地,聲音發顫:“據說那‘鐵條’叫‘鐵軌’,鋪在地上,小車順著走,比馬跑還穩當。
工部趙侍郎已親自去看了,回來後直拍大腿,說這是曠古未有之奇物!”
朱元璋盯著禦案上的奏折,眉頭擰成了疙瘩。
“傳旨!”朱元璋沉聲道:“即刻擺駕城南,咱要親自去看!”
半個時辰後,朱元璋開著一輛越野車停在了郊野的鐵軌旁。
當他看到那泛著金屬光澤的鐵軌,以及順著鐵軌滑動的載重大車時,這位見慣了刀光劍影的開國皇帝,瞳孔驟然收縮。
他快步走到鐵軌邊,伸手摸了摸冰涼的鋼軌,指尖傳來的堅硬觸感讓他心頭一震。
“這鐵軌,真能一直修到北平?”朱元璋轉身問陳林,語氣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急切。
陳林上前一步:“鐵軌需用精鐵鍛造,先將鐵水澆鑄成型,再經鍛打、淬火,方能保證堅硬耐用。
我帶來的專家已改良了鐵匠爐的鼓風裝置,如今造鐵軌的速度,比往日快了三倍。”
“三倍?”
朱元璋眼睛一亮,隨即又問:“若要鋪一條從應天到北平的鐵軌,需多少時日?多少人力物力?”
這話一出,不僅陳林愣了,連身旁的工程專家也吃了一驚。
他們原本隻打算先鋪設一段試驗軌道,沒想到皇帝一開口就盯上了南北大動脈。
陳林定了定神:“從應天到北平,全程約兩千裡。
若要修建鐵路,需先勘測地形,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再鋪設鐵軌、修建車站。
以目前的人力,若調動十萬民夫,配備足夠的鐵匠和工匠,預計需三年時間。
所需鐵料,需調用全國半數的鐵礦,雖說從後世帶回來成批量的鐵軌,但這些鐵軌終究會用完,大明最好還是提前做到自產。
還有糧草供應,需江南各省協濟。”
朱元璋點點頭,能自產當然最好,但後世帶回來的鐵軌,不用白不用。
現在最要緊的是先修通往北平的鐵路線,其他線路今後在慢慢規劃。
至於十萬民夫、三年時間、半數鐵礦.....
這也都不是小數目。
但他看著那順暢滑動的小車,心裡卻算出了另一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