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1日清晨,陳樾蹲在車間角落裡,盯著麵前那台趴窩的"山貓"運兵車原型車發愁。柴油發動機發出幾聲乾咳般的響聲後徹底沒了動靜,修車的小王滿臉油汙地從車底鑽出來:"陳總工,又沒油了..."
"這是這個月第三回了。"陳樾擦了擦額頭的汗,轉頭問趙廠長:"咱們的油料配額又削減了?"
趙廠長歎了口氣,從兜裡掏出一份文件:"部裡剛下的通知,全國油料實行配給製。咱們廠這點配額,連實驗室設備都喂不飽,更彆說試車了。"
陳樾盯著文件上那個觸目驚心的數字——全國石油儲備僅夠維持三個月。他的手指無意識地在車身上敲打著,突然問道:"老趙,咱們能不能從毛熊那裡買油?"
"買?拿什麼買?"趙廠長苦笑,"咱們那點外彙儲備,連買設備都不夠..."
正說著,廠部通訊員急匆匆跑來:"報告!外貿部的同誌到了!"
陳樾眼睛一亮,拽著趙廠長就往會議室跑:"快!機會來了!"
會議室裡,十位風塵仆仆的外貿專家正在喝水休息。為首的李處長看到陳樾進來,笑著站起身:"久聞陳總工大名,這次..."
"李處長,毛熊現在最缺什麼?"陳樾直接打斷他,單刀直入地問道。
李處長被問得一愣,下意識回答:"糧食...輕工業品...怎麼了?"
陳樾的眼睛越來越亮,又轉向另一位專家:"東南亞呢?他們需要什麼?"
"農具...日用品..."那位專家遲疑地回答,"但這些問題..."
陳樾已經抓起粉筆在黑板上寫起來:"我們有技術,有勞動力。毛熊要糧食和日用品,東南亞要農具——我們可以生產!"
會議室裡鴉雀無聲。突然,李處長拍案而起:"妙啊!三角貿易!"
當天晚上,陳樾的辦公室燈火通明。他麵前攤開著三張地圖——毛熊、東南亞和兔子的資源分布圖。係統在他腦海中不斷閃爍著各種數據:
【毛熊石油儲備:充足】
【東南亞橡膠產量:年30萬噸】
【兔子輕工業產能:閒置60%...】
"老趙,你看這個。"陳樾突然拿出一張草圖,"一次性打火機,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毛熊肯定需要。"
趙廠長湊過來看:"這玩意兒...能行?"
"不僅能行,還能大賺特賺!"陳樾興奮地說,"還有塑料製品、玩具...東南亞那邊需要農具,我們可以改良傳統農具..."
5月2日淩晨,一份詳儘的《對外貿易發展計劃》新鮮出爐。陳樾揉著通紅的眼睛,對趙廠長說:"得趕緊找輕工局合作..."
三天後,一場特殊的聯席會議在工業部召開。輕工局王局長看著陳樾的設計圖直咂嘴:"這個塑料盆模具...妙啊!用報廢的炮彈殼回爐做注塑機?陳總工,你這腦子怎麼長的?"
更讓人叫絕的是那個一次性打火機設計——用廢舊子彈殼做外殼,內部結構簡化到極致,成本壓到令人發指的程度。
"這打火機..."外貿部李處長拿著樣品反複把玩,"賣到毛熊能翻十倍價錢!"
5月10日,兵工廠外圍突然熱鬨起來。新建的石化廠率先破土動工,接著是玩具廠、打火機廠、農具廠...陳樾帶著技術部的骨乾們日夜不停地調試設備,培訓工人。
"注意這個注塑溫度!"陳樾在打火機廠車間裡大聲指導,"太高了塑料會發黃,太低了成型不完整!"
與此同時,石化廠裡,來自延長油田的技術員們正圍著陳樾設計的簡易煉油設備嘖嘖稱奇:"這分餾塔設計...絕了!比老毛子的還精巧!"
6月初,第一批樣品生產出來時,整個兵工廠都轟動了。工人們圍著那些亮晶晶的塑料盆、精巧的打火機議論紛紛:
"這玩意兒真能換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