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26日清晨,陳樾披著件軍大衣站在試驗場上,看著技術員們給一排貓貓車加油。連續三天的性能測試讓他眼睛裡布滿血絲,但此刻他卻皺起了眉頭。
"小王,這桶油和剛才那桶顏色怎麼不一樣?"陳樾蹲下身,用手指蘸了蘸剛加進車裡的柴油。
技術員小王撓撓頭:"都是從後勤處領的,不過這批是玉門來的,上批是延長產的..."
陳樾的眉頭越皺越緊。他起身走向第一輛測試車,擰開油箱蓋聞了聞,又走到第五輛車前重複同樣的動作。
"發動機數據記錄拿給我看。"陳樾伸手要過測試記錄本,快速翻閱著,"果然...每輛車的功率輸出波動超過8%..."
老周湊過來:"會不會是發動機裝配公差的問題?"
陳樾搖搖頭,指向油箱:"是油的問題。不同油田的原油成分不同,煉油工藝也不一樣,導致最終油品性能差異很大。"
說著,他讓技術員取來五個燒杯,分彆從五輛車的油箱裡取樣。擺在桌上的一排油樣,從淡黃色到深棕色,竟然像彩虹一樣呈現出漸變色。
"我的乖乖..."老周瞪大眼睛,"這哪是柴油,簡直是調色板啊!"
陳樾的表情卻越來越嚴肅:"這樣下去不行。發動機是根據特定油品標號設計的,油品不穩定會嚴重影響性能和壽命。"
當天下午,陳樾把趙廠長拉到了車間。他現場演示了一個簡單實驗:用同一台發動機,分彆燃燒五種不同來源的柴油。
結果令人震驚——功率波動最大達到15%,最差的一批油甚至導致發動機爆震!
"老趙,這個問題必須解決。"陳樾指著冒黑煙的發動機說,"現在是從國內不同煉油廠調油還好說,等上了戰場,萬一用上繳獲的敵油..."
趙廠長倒吸一口涼氣:"那不就抓瞎了?"
"不僅如此。"陳樾翻開筆記本,"我統計了一下,因為油品問題導致的發動機故障,已經占到總故障率的37%..."
5月27日一大早,陳樾就抱著一摞資料衝進了趙廠長辦公室:"老趙,咱們得製定統一的油品標準!"
趙廠長看著桌上攤開的資料直發愣:有毛熊的ГОСТ標準、鷹醬的ASTM標準、甚至還有德佬的DIN標準...全是陳樾連夜整理的。
"這...這得找石化局啊..."趙廠長擦了擦汗,"咱們兵工廠管不著煉油的事..."
"但咱們是油品的使用方!"陳樾敲著桌子,"總不能在前線打仗還得帶五六個型號的濾清器吧?"
趙廠長被說服了,立即帶著陳樾去找工業部領導。會議室裡,石化局的專家們起初不以為然:
"各個油田地質條件不同,怎麼可能統一標準?"
"現在能煉出油就不錯了,還講究什麼標號..."
"毛熊援助的油不也好好的?"
陳樾不急不躁,拿出一個木箱放在桌上。打開後,裡麵是二十多個小瓶子,每個都貼著標簽。
"這是過去三個月,我們從各地采集的油樣。"陳樾拿起一瓶晃了晃,"這瓶延長油,硫含量0.8%;這瓶玉門油,硫含量1.5%...再看這瓶毛熊油,硫含量隻有0.3%。"
石化局的李總工拿起瓶子看了看:"小陳同誌,這硫含量高點低點有啥關係?"
陳樾微微一笑,從公文包裡取出一個滿是積碳的活塞:"這是運行500小時後的發動機活塞。左邊用的是低硫油,右邊是高硫油..."
會議室裡頓時鴉雀無聲。兩個活塞的對比太明顯了:一個隻是輕微發黑,另一個卻積滿了厚厚的黑炭,還有明顯的腐蝕痕跡。
"硫化物燃燒後會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發動機。"陳樾又拿出幾張磨損測量數據,"高硫油導致的大修周期縮短了60%..."
工業部王副部長坐直了身子:"陳樾同誌,你的建議是?"
"製定國家統一油品標準!"陳樾斬釘截鐵地說,"至少要把硫含量、辛烷值、十六烷值這些關鍵指標統一起來。"
會議從上午開到深夜。陳樾憑借係統裡的專業知識,把一眾石化專家說得心服口服。但最大的難題來了——以兔子現有的煉油技術,能達到這麼高的標準嗎?
"其實不難。"陳樾早有準備,攤開一疊圖紙,"這是我設計的簡易脫硫裝置,可以在現有煉油設備上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