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5日淩晨三點,兵工廠技術部的燈光依然亮如白晝。陳樾麵前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圖紙和手稿,他的眼睛布滿血絲,卻還在奮筆疾書。
"老陳,你這是一宿沒睡啊?"趙廠長推門進來,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
陳樾頭也不抬:"快了快了,再給我兩個小時。"他的鋼筆在紙上沙沙作響,正在繪製一套複雜的彈道計算圖表。
趙廠長好奇地湊近一看,發現桌上攤開的不僅有火炮設計圖,還有《炮兵戰術基礎》《現代炮兵指揮學》等手寫教材,甚至還有幾個精巧的教學模型。
"你這是要..."趙廠長突然明白了什麼,"辦學校?"
"培訓班。"陳樾終於放下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咱們造了這麼多新式火炮,可前線會用的沒幾個啊!"
他拿起一個自製的火炮仰角演示器,輕輕轉動齒輪:"你看,同樣的火炮,在不同仰角下射程能差一倍。可咱們的炮兵現在還在用"大拇指測距法"..."
趙廠長拿起一本手寫教材翻了翻,越看越心驚。裡麵不僅有詳細的彈道計算表,還有各種地形條件下的火力覆蓋方案,甚至連氣象對射擊精度的影響都有專門章節。
"這些...都是你寫的?"
陳樾笑而不答,又從櫃子裡搬出一個木箱:"這是教具,包括簡易測距儀、風速計、彈道計算尺..."
趙廠長拿起一個銅製的計算尺,上麵密密麻麻刻著各種函數刻度,精巧得令人咋舌。
"明天我就向上麵打報告。"趙廠長鄭重地說,"這事太重要了!"
6月16日上午,這份特殊的報告就擺在了軍區首長的辦公桌上。不到兩小時,三輛吉普車就風馳電掣地開進了兵工廠。
"陳樾同誌,這些教材都是你編寫的?"一位戴著圓框眼鏡的首長仔細翻看著《現代炮兵戰術》。
陳樾點點頭:"主要是整理總結,有些參考了國外的先進經驗。"
"這可不是簡單整理啊。"首長指著書中的火力覆蓋計算公式,"這套算法,毛熊的炮兵學院都未必有!"
會議室裡,陳樾詳細闡述了他的構想:不僅要教授火炮操作,更要培養懂得現代炮兵戰術的指揮人才。他特彆強調要建立"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還建議開設專門的觀測兵、計算兵等專業課程。
"陳樾同誌,"首長突然問道,"你願意擔任這個學校的校長嗎?"
陳樾卻搖了搖頭:"我是個工程師,更適合在兵工廠搞研發。教學的事,應該交給更專業的人。"
見首長麵露失望,陳樾趕緊補充:"但我可以負責前期的課程設計和教材編寫,還會定期去講課。"
6月17日,一場關於籌建炮兵學院的特彆會議在軍區召開。陳樾帶著兩大箱教材和教具參會,現場演示了如何用簡易工具進行彈道計算,讓在場的將領們大開眼界。
"用這個計算尺,普通戰士也能在30秒內完成過去需要數學專家才能算的彈道問題!"一位老炮兵激動地說。
會議決定立即籌建北方炮兵學院,並采納了陳樾提出的"三三製"教學方案:三分之一時間學理論,三分之一時間實彈訓練,三分之一時間戰術演練。
6月18日,籌建工作全麵展開。陳樾忙得腳不沾地,既要完善教材,又要指導製作教具,還要麵試抽調來的教員。
"這個拋物線演示器不對。"陳樾在木工車間指著一個教學模型說,"實際彈道受空氣阻力影響,末端會更陡峭。"他拿起鉛筆,直接在木板上畫出修正曲線。
最困難的是選拔理論教員。當時全國懂高等數學的人鳳毛麟角,陳樾不得不降低標準:"不會微積分沒關係,但至少要精通三角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