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15日,大連造船廠。
天還沒亮,造船廠的工人們就已經在乾船塢周圍忙活開了。巨大的"泰山級"二號艦像一頭沉睡的鋼鐵巨獸,靜靜地臥在船台上。工人們拿著榔頭、扳手,在艦體上做最後的檢查,叮叮當當的金屬敲擊聲在清晨的薄霧中回蕩。
"老李,左舷的鉚釘再檢查一遍!"船廠總工王鐵柱扯著嗓子喊道,聲音在空曠的船塢裡回蕩。這位五十多歲的老工人,臉上的皺紋比去年又深了幾分,但精神頭卻更足了。
"放心吧,王總!"老李嘴裡叼著手電筒,正在檢查艦艏的裝甲接縫,"這艘比一號艦還結實!"
船塢上方的主席台上,海軍司令和幾位高級將領正在低聲交談。司令手裡拿著一份電報,眉頭緊鎖:"國際形勢越來越緊張了,這艘艦必須儘快服役。"
"司令放心,"艦隊參謀長信心滿滿地說,"這次我們采用了新式焊接工藝,工期縮短了三分之一。"
隨著太陽升起,船塢周圍漸漸擠滿了人。除了船廠工人和海軍官兵,還有不少當地老百姓自發前來觀看。小販們推著獨輪車,叫賣著熱乎乎的包子和豆漿,空氣中彌漫著麵香和機油混合的奇特味道。
"媽媽,那個大船為什麼叫"華山號"呀?"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女孩指著艦艏的金色大字問道。
"因為它像華山一樣雄偉啊。"年輕的母親把女兒舉過頭頂,讓她看得更清楚些。
上午十點整,軍樂隊奏響了《人民海軍向前進》。隨著總指揮一聲令下,工人們開始用氣焊切割最後的支撐架。火花四濺中,巨大的艦體緩緩滑動,向著海水移動。
"動了!動了!"岸上的人群爆發出一陣歡呼。
華山號的艦艏首先觸水,激起巨大的浪花。接著是艦體中部,最後整個艦尾都浮了起來。船塢閘門打開,拖輪噴著黑煙,將這艘四萬噸級的鋼鐵巨獸緩緩拖向深水區。
"報告司令!"艦長跑步上前敬禮,"華山號請求試航!"
司令回了個軍禮:"準予試航!記住,三個月內必須形成戰鬥力!"
"是!保證完成任務!"
華山號的煙囪冒出滾滾濃煙,四台蒸汽輪機開始運轉。隨著一聲悠長的汽笛,這艘巨艦緩緩駛向外海,開始了它的處女航。
與此同時,在另一側的船台上,三號艦和四號艦的龍骨已經鋪設完畢。數百名工人像螞蟻一樣在鋼架間穿梭,電焊的火花此起彼伏,宛如一場鋼鐵的煙火表演。
"老王,"海軍司令指著正在建造中的三號艦,"這艘什麼時候能下水?"
"報告司令,"王鐵柱擦了擦額頭的汗,"按現在的進度,明年三月就能下水!"
司令滿意地點點頭,轉身對參謀長說:"通知南海艦隊,三月份開始常態化巡航。"
1960年3月2日,南海永興島。
碧藍的海水拍打著礁盤,發出有節奏的嘩嘩聲。一隊海軍陸戰隊員正在沙灘上進行隊列訓練,汗水順著他們古銅色的臉頰滑落。不遠處,幾艘漁船正在返航,船上的漁民好奇地打量著島上新建的哨所。
"立正!"隨著一聲口令,戰士們齊刷刷地站定。
南海艦隊司令員趙剛少將走下交通艇,踩著沒過腳踝的海水走上沙灘。他今年四十五歲,是海軍有名的"鐵血將軍",臉上的曬斑記錄著他在南海的日曬雨淋。
"報告司令員!"駐島指揮官跑步上前敬禮,"永興島哨所已經建成,請指示!"
趙剛回了個禮,環顧四周:新建的混凝土哨塔上飄揚著國旗,雷達天線緩緩旋轉,幾門高射炮在陽光下泛著冷光。更遠處,工人們正在修建直升機起降坪。
"彈藥庫建在哪?"趙剛問道。
"報告,建在地下,能防台風和炮擊!"指揮官指著沙灘後方的一個隆起,"上麵還種了椰子樹做偽裝。"
趙剛滿意地點點頭:"走,去看看淡水池。"
哨所後方,一個巨大的混凝土蓄水池已經完工。幾個戰士正在往裡麵注水,清澈的淡水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這是新設計的雨水收集係統,"指揮官介紹道,"加上海水淡化設備,足夠一個連隊用三個月。"
正說著,雷達兵突然跑來報告:"報告!東南方向發現不明船隻!"
趙剛立刻拿起望遠鏡。海平麵上,幾個黑點正在靠近。隨著距離縮短,可以看清是三艘漁船,但船型明顯不是夏國的。
"是越南漁船,"趙剛放下望遠鏡,"按預案處理。"
很快,一艘巡邏艇從島的另一側駛出,向漁船方向開去。高音喇叭用越南語喊話:"這裡是夏國領海,請立即離開!"
漁船起初沒有反應,繼續向島靠近。巡邏艇上的機槍手立刻掀開了防雨布,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漁船。這下漁船才調轉船頭,慢悠悠地駛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