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組的專家驚訝地翻看圖紙:"這設計比原版還要精巧!陳工,您是怎麼想到的?這種交錯排列的散熱片結構,至少能降低20%的熱負荷。"
"咳咳,就是多參考了一些國外文獻。"陳樾含糊其辭,心裡暗自慶幸沒人注意到他顫抖的雙手和發黑的眼圈,"大家看看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
這時,會議室的門被猛地推開,劉教授氣喘籲籲地闖進來:"不好了!X射線管試製又失敗了!已經第七次了!"
實驗室裡,滿地都是石英玻璃的碎片。毛熊專家彼得羅維奇臉色鐵青地站在一旁,用俄語不停地咒罵著。看到陳樾進來,他激動地說:"溫度控製!該死的溫度控製!每次都在最後冷卻階段破裂!"
陳樾蹲下身,撿起一塊碎片仔細查看。碎片的斷麵呈現出不規則的紋路,說明玻璃內部存在應力不均的問題。他想起係統資料中提到的一種梯度降溫工藝,但以現有的設備條件......
"彼得羅維奇,"陳樾突然站起來,"我們試試分段降溫。先用100度/小時降到300度,然後50度/小時降到150度,最後......"
"你瘋了嗎?這樣一次退火就要三天三夜!"毛熊專家瞪大了眼睛。
"那就三天三夜。"陳樾的聲音異常堅定,"派人三班倒盯著,溫度波動不能超過正負5度。我們沒得選擇。"
1996年5月
實驗室裡爆發出一陣歡呼,緊接著是壓抑的抽泣聲。第一台國產CT機的樣機終於組裝完成,雖然外殼還有些粗糙,接縫處不夠平整,但那確實是他們自己的CT機。
"開機測試!"陳樾的聲音顫抖著,他的手心全是汗,在褲子上擦了又擦。
隨著機器啟動的嗡鳴聲,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顯示器閃爍了幾下,然後逐漸顯示出清晰的人體斷層圖像。圖像質量甚至比進口設備還要好,噪聲更少,分辨率更高。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操作員激動地跳了起來,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水杯,但沒人顧得上擦拭。
陳樾長舒一口氣,腿一軟差點跪在地上,幸好被旁邊的劉教授扶住。他這才發現,自己的後背已經完全被汗水浸透。
"立即把圖紙和生產工藝轉交給501廠。"陳樾努力控製著聲音的顫抖,"讓他們儘快組織量產。還有,通知材料組,X射線管的工藝要進一步完善,良品率必須提高到80%以上。"
就在這時,核磁共振儀組的組長衝了進來,臉上帶著狂喜:"超導磁體成功了!液氦保持時間達到72小時!"
緊接著,一個個好消息接踵而來:
內窺鏡組的微型攝像頭突破了技術難關,分辨率達到20萬像素;
伽瑪刀的定位係統精度達到0.1毫米,比進口設備還要精確;
人工心肺機的血液相容性測試全部通過,溶血指標優於歐洲標準......
陳樾站在窗前,看著實驗室裡相擁而泣的研究人員,突然感到一陣眩暈。這三個多月來,他們經曆了多少次失敗?熬了多少個通宵?又有多少人累倒在工作崗位上?但現在,一切都值得了。
1997年10月
衛生部大禮堂裡座無虛席,王副主任正在宣讀表彰決定:"......經過20個月的奮戰,我們成功仿製了1000餘種小型醫療器械和100餘種大型設備,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台下掌聲雷動,許多人眼中噙著淚水。陳樾看著手中的獎狀,思緒卻飄回了那些艱難的日子:
為了調試CT機的圖像重建算法,電子組的工程師們連續一周睡在機房,靠方便麵充饑;
材料組為了研製人工關節材料,進行了上千次試驗,最後在一位老教授的祖傳陶瓷配方中找到了靈感;
毛熊專家安德烈在測試伽瑪刀時受到輻射傷害,至今還在醫院休養......
"陳工,接下來有什麼計劃?"王副主任小聲問道,打斷了陳樾的回憶。
"計劃?"陳樾笑了笑,看向窗外的藍天,"該考慮自主研發了。仿製隻是第一步,我們終究要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