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明主任的話一落地,會場像猛然挨了記重錘,空氣驟然凝固!
“今天起,”他聲音沉得像鐵塊,“王鐵山同誌,就是顧問組第一人——也是開天辟地頭一遭,最年輕的常任顧問!”
常任顧問!省級分量!
這四個字沉甸甸的,砸得不少人胸口發悶。
幾秒鐘的死寂,短得像被凍住,又長得讓人喘不過氣。會場終於“哢嚓”一聲——清晰裂成了兩半。
年輕技術員劉斌和幾個工程師先是一愣,隨即臉上像點燃了火把,喜得直拍大腿!呼啦一下,幾個人全湧了上來,紮堆兒圍住了王鐵山。
“王老師!額滴神,您真是咱技術員的神仙啊!”
“太解氣了王老師!這幫老爺們憋著那股鳥氣,今兒個您給我們崩開了口子!”聲音帶著點壓不住的土味兒,眼神卻亮得紮人,純是骨子裡的服氣。
會場那頭,以總工高建國為首的一圈老專家,臉全成了青灰色。幾個老頭的手指捏著筆記本,指甲縫裡都透著煞白。
他們感覺,自己耗儘一生辛苦攀爬、象征權威與尊嚴的金字塔,被這個不知哪裡冒出來的年輕人,輕描淡寫地一腳踹塌了!
一生的權威和臉麵,似乎都被踐踏在腳下。
“胡鬨!這簡直就是胡鬨!”高建國氣得渾身發抖,老臉從漲紅變成醬紫。
他一秒也待不下去,猛地甩袖,帶著那群同樣麵如死灰的專家憤然離場。
一場本該歡慶的慶功會,轉眼成了新舊兩派無聲卻充滿硝煙的戰場。
當晚,高建國裝修考究的專家樓裡燈火通明。
他動用在省城經營幾十年的人脈,打電話請來了各大國營機械廠、工科院校裡與他交情深厚、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高級工程師。
“老高!你放心!這事絕不能就這麼算了!”
“對!今天丟的不是你一個人的臉,是咱們全省老一輩技術人員的臉!”
“一個連大學校門都沒進過的毛頭小子,憑點小聰明解決幾個問題,就想騎到所有人頭上?他憑什麼!”
群情激奮中,一份由十幾位省內頂尖技術權威聯合署名的“情況說明”連夜出爐。
它措辭極高明,堪稱殺人不見血。
通篇沒有攻擊王鐵山的功勞,開頭甚至用公允的口吻高度肯定了他為國家挽回損失的行為。
然而話鋒陡轉:
“……但是,我們認為,對於王鐵山同誌這樣優秀的年輕人,更應該本著愛護、培養的態度去引導,而不是用捧殺的方式摧毀他!”
“直接任命一個無相應學曆、無正式職稱、無固定單位的‘三無’人員擔任如此重要的省級常任顧問,這本身就是無組織、無紀律、不負責任的行為!”
“這不僅會助長年輕人好高騖遠的風氣,更會嚴重打擊省內那些幾十年如一日、勤懇堅守職稱體係一步步晉升的資深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我們提議:省廳可成立技術革新顧問組,但人選必須、也隻能從我省現有高級工程師以上職稱序列中公開、公平、公正地遴選!”
這輕輕一撥,便將單純的技術之爭,巧妙轉化成了關於程序、規則、體製的政治博弈。
這是體製內最擅長、也最致命的軟刀子。
……
軍方的錢東海副部長很快得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