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初夏的第二位導師,是通訊部派來的丁營長。
他約莫三十五歲,個子不高,但精瘦乾練,雙目炯炯有神,走路帶風,說話辦事都透著股雷厲風行的勁兒。
他的教學風格和他的為人一樣——簡單,直接,高效,沒有一句廢話。
“林初夏同誌,現代戰爭,打的就是信息!通訊,就是部隊的神經脈絡。脈絡斷了,再強的拳頭也是瞎子、聾子!”丁營長開宗明義,聲音洪亮。
1974年部隊通訊手段主要依賴有線電通訊,所以他先教林初夏有線通訊。
沉重的被覆線、線拐子、單機查線機擺了一地。
“架線,不光要快,還得藏好。”
丁營長親自示範,背著沉重的裝備,在模擬的溝坎樹林裡穿梭,線纜在他手裡像活了過來,貼著地皮,藏在草窠石縫。
“如果線斷了,立刻查線機找點,接線搶修,就算炮火連天也必須得把線接上!”
連部那台老舊的“搖把子”(磁石交換機)也被拆開了膛,拿來當教學用具。
“搖起來,塞繩插孔,對,然後轉接!”
丁營長口令短促。林初夏手指翻飛,插拔塞繩,模擬應答轉接,按照丁營長的要求,完成的又快又準。
一本厚厚的代號本塞到她手裡。
“‘長江’是司令部一號,‘黃河’呼‘泰山’是某師呼某團,必須要記死了!”
丁營長抽查起來毫不客氣,可林初夏的記憶力再次讓丁營長瞠目——僅僅半天,再刁鑽的代號組合,她都對答如流。
基礎課程完成後,丁營長立刻搬來無線電台。
沉重的139型步談機(對講機)像個鐵磚頭,足有3公斤重。
“開關在這,調頻這樣做,記住沒?”丁營長也不等林初夏回話,對著對講機吼道
“呼叫:‘長江長江,我是黃河!聽到回話!’”
林初夏剛和丁營長跑了一大圈,此時有點氣息不穩但還要保持口齒清晰的回道:“黃河黃河,我是長江,收到。”。
矽兩瓦短波電台重量足有10公斤。
“這大家夥要先架天線,在把地線埋進土裡,旋轉調頻,找信號。”
丁營長講解著,林初夏在旁邊努力吭哧吭哧的架天線。
“信號覆蓋麵積得看天氣和地形。要是沒電了就得搖這個。”
林初夏又去搖手搖發電機,這幾天可把她累夠嗆,她以為通訊兵是坐在那裡等接電話啥的呢.....
萬萬沒想到通訊兵的工作一點也不輕鬆。
矽兩瓦在平原通訊在距離最大可達到30公裡,可這重量,敵後機動簡直是噩夢。
丁營長還掏出了壓箱底的功夫:跳頻規避監聽,密語通訊配合《標準電碼本》。
林初夏對電碼本的熟悉速度讓丁營長樂的直拍大腿。
最令他拍案叫絕的是,林初夏在理解電流回路原理後,竟然用一節手電筒電池、幾根鐵絲和一個小燈泡,現場演示了如何通過控製電路通斷時間的長短,發送簡易的摩斯電碼。
雖然簡陋,但這舉一反三的悟性和動手能力,讓丁營長看到了一個通訊兵天才的誕生!
一周結束,丁營長離開時,對林初夏的評價隻有一個詞:“奇才!”
他回去後立刻向自己家的團長打了報告,言辭懇切甚至帶著激動:“團長!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把林初夏同誌要到咱們營區來!她天生就是乾這行的料!她的腦子,頂我們一個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