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審結束後,武裝警察便接管整個縣城的防務。
同時陳卓也表示在新任縣長到任之前,崇興縣所有政務都由他負責批示,縣署人員隻得每天把文件送到警局去。
雖說這樣完全不符合規章,但誰讓這位爺把縣長都給斃了,在上麵來人之前,縣署人員隻能乖乖照做。
就這樣,強行接手一縣政務的陳卓,雖說職務沒變,但已經在實際意義上統治了崇興縣。
隨著縣長大印被他拿到手,麵板獎勵也隨之出現。
“消滅崇興縣內全部有威脅勢力,並達成實際統治,你已獲得七十萬點積分。”
這給了陳卓很大驚喜,原來有地盤之後得到的獎勵這麼足,遠比之前挫敗倭國意圖拿到的積分多上太多。
不過他也明白,當時自己挫敗的僅僅隻是倭國驚天謀劃當中的一小部分,隻有倭國商會的人員負責,最終倭國也未必會執行這一計劃,所以才沒有給太多積分。
眼下有了這筆積分入賬,再加上之前剿滅的收獲,積分多到讓陳卓都拿不定主意,甚至能夠直接兌換一艘輕型驅逐艦。
當然他也就是想想,不可能真的把積分拿去兌換。
先不提單獨一艘輕型驅逐艦派不上什麼大用場,就算真弄出這玩意兒,以他目前的勢力也養護不起,還是得考慮實際情況。
於是陳卓一邊思考這筆積分該如何分配,一邊對崇興縣的政務進行改製。
如今何家、魏家等大家族都被他鏟除,但崇興縣內還有一些鄉紳富戶存在,有幾家更是入股他創辦的官方經營公司。
不過自打何家都被消滅後,這些當地富戶都有些慌,唯恐哪天也被警察突然抄家。
但沒人敢在這個時候收拾細軟跑路,那簡直是坐實他們的心虛,給陳卓拿他們開刀找理由。
實際上其實是他們想多了,陳卓並沒有對他們動手的打算。
畢竟不是所有鄉紳都是壞種,他隻針對罪惡值過線的。
然而即便如此那些鄉紳們也仍不放心,為了自保各自拿出一部分家財,用於鋪橋修路,施粥放糧賑濟窮人,不圖回報,隻求給自己博一個好名聲。
陳卓對此既沒支持也沒反對,任由他們自由發揮。
接下來他對外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條政令,那便是取消曆任縣長製定下的眾多苛刻雜稅,僅保留田賦等一些正常的基礎稅收。
當告示貼出來之後,縣民幾乎難以置信,最後紛紛喜極而泣,有人甚至跪在地上高呼萬歲。
免除大量雜稅使得他們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力氣養活一家老小,不必賣兒賣女,也不必為求溫飽而去鋌而走險,壓在身上的重擔驟然減輕,一時間民眾對陳卓的支持到達了頂峰。
哪怕何家老太爺二兒子率部到來,他們也會為警察搖旗呐喊助威。
不過陳卓自然明白這一時期各地的稅收為何這麼重,畢竟實際掌控華國各地區的基本都是軍閥勢力。
軍閥們為了不被吞並消滅,隻能不斷擴兵壯大勢力,而養活一支軍隊所需要的軍費十分龐大,便隻能把主意打到稅收上麵,再加上地方層層剝削,導致農民大眾被壓榨嚴重。
相比於其它勢力而言,陳卓雖說也有軍費開支,但無疑要少上很多,完全沒必要把治下民眾逼上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