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巧合。
這孩子已經被“喚醒”了。
而這場會議,從一開始,就是一場盲區測試——他們在看,他會不會說出不該知道的事,會不會暴露“異常”。
他用推理擋下了回溯,用痕跡學掩護了超能。
但他也知道,對方不會善罷甘休。
四點三十八分,刑偵支隊檔案室。
蘇晚坐在角落,台燈下攤開一份泛黃的手寫筆記——那是周老師悄悄交給她的《燈奴行為對照表》殘頁,紙麵用民國時期檔案墨水書寫,夾在一本《江城民俗誌》中。
她指尖輕撫紙麵,目光停在第三欄:
“指令激活期行為特征:
1.對特定節奏產生無意識響應;
2.手部動作呈現周期性重複;
3.目光聚焦時……”
她忽然停住。
筆尖在“三次眨眼後吞咽”六個字上輕輕畫了個圈。
四點四十一分,檔案室。
空氣凝滯得如同浸過水的棉布,壓在蘇晚的肩頭。
她指尖懸在泛黃紙頁上方,不敢再落下一毫。
那六個字像毒蛇的信子,一寸寸舔過她的神經——“三次眨眼後吞咽”。
她迅速調出手機中存儲的小林今日行為片段:會議開始前,他坐在角落整理筆錄,鏡頭剛好捕捉到側臉。
一次眨眼、二次、三次……緊接著喉部肌肉微縮,吞咽動作清晰可辨。
時間點,正是宋昭敲擊桌麵打出《燃燈曲》暗碼之後。
她屏住呼吸,繼續翻看對照表殘頁背麵,原本空白的紙背竟浮現出一層隱色墨跡——需特定角度與光線才能顯現。
那是用民國時期檔案顯影技術書寫的補充條款,字跡細密如蛛網:
“指令激活期征兆全現者,進入‘信使’階段。
行為特征:
三次眨眼後吞咽(聽覺刺激響應)
左手無名指輕敲桌麵七下(信息編碼準備)
目光聚焦時瞳孔短暫擴張(記憶上傳啟動)
職責:識彆並上報非常規破案手段使用者。”
蘇晚猛地合上筆記,心臟幾乎撞出胸腔。
他們在用人做探針——用被改造過的“燈奴”,去探測係統外的異常。
而宋昭,一個本該因腦損傷退出一線的停職警員,卻在短短二十分鐘內,接連推翻偽造視頻、指出監控中斷、精準鎖定汽修店……這些推理太“順”,順得不像巧合,更像某種超常直覺的偽裝。
她立刻打開加密通訊軟件,指尖飛速輸入:“你已被標記。小林是信使,行為對照全中。他能感知非常規手段使用者——你不能再用‘真相之眼’以外的方式破案,否則就是暴露。”
發送前,她頓了頓,又補上一句:“他們不是在查案,是在篩人。你在被測試,不是被懷疑,是被確認。”
按下發送鍵的瞬間,台燈忽然閃爍了一下。
她抬頭,窗外暮色已沉,玻璃映出她蒼白的臉,和身後書架上那一排排靜默的卷宗。
某一冊的標簽,隱約寫著“2021毒047”。
她沒在意。
此刻,她隻想讓宋昭知道:他已經站在一張無形的篩網上,而篩子的另一端,正連著某個能修改現實的係統。
六點零七分,宋昭辦公室。
日光燈管嗡嗡作響,像某種低頻脈衝。
他坐在漆黑的屏幕前,手指僵在鍵盤上。
會議記錄文檔不對。
他清楚記得自己陳述的內容:“監控在案發前五分鐘中斷,原始數據流已被篡改。”可此刻打開的歸檔文件,卻寫著:“天網係統短暫波動後恢複,未捕捉到逃逸車輛影像。”
一字之差,謬以千裡。
他立即調取本地備份,比對版本哈希值——被覆蓋過。
修改時間:下午4:58,會議尚未結束。
IP地址:內網技術室03號終端,正是小林的工位。
冷汗順著脊背流了下來。
他們不僅在監視,還在重構事實。
把他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一點點替換成他們想要的樣子。
如果他沒有備份習慣,幾天後翻出這份記錄,連自己都會懷疑——是不是記錯了?
他迅速關機,插入U盤,準備轉移全部原始證據鏈。
就在係統關閉的最後瞬間,屏幕突然閃出一條未發送的草稿郵件,窗口不知何時被悄然喚醒:
收件人:燈人聯絡@警局.v.cn
主題:盲區測試73號節點
正文:
目標依賴非常規手段。
盲區測試,通過。
光標停在“發送”按鈕上方,仿佛隻等一個指令。
宋昭緩緩拔出U盤,指節發白。
但他也知道——它遲早會被發出。
而現在,他必須趕在係統徹底閉合前,找到那個尚未被篡改的原始證據。
黑暗中,他站起身,走向物證中心最深處的檔案區。
那裡有一扇從不開啟的鐵門,編號B區,鎖著三年來所有被“技術性擱置”的毒品類懸案。
其中一卷,編號“2021毒047”,曾被父親在二十年前的日記中提及。
他不知道為什麼,但今晚,他必須再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