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臣賊子?”
趙鋒笑了,笑聲中帶著一絲冰冷的質問,“方老先生,我且問你,你心中的道,究竟是為民,還是為那高高在上的天吳皇氏?”
方鼎眉頭緊鎖,沉聲道:“君為國之本,民為邦之基,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說得好!”
趙鋒猛地一拍桌案,茶杯中的茶水都為之震蕩!
他身體微微前傾,感官追獵、鷹眼全開!
一股龐大無形的壓迫感,瞬間籠罩了整個後堂!
“那你告訴我,當今天子昏聵,寵信外戚,致使朝綱敗壞,世家橫行!你所謂的‘君’,早已成了壓在‘民’身上的一座大山!”
“你若為天吳皇氏,那這九江、衡山兩郡數百萬計嗷嗷待哺的百姓,在你眼中又算得了什麼?不過是你忠君之名下的犧牲品罷了!”
“可你若為民!”
趙鋒的聲音陡然拔高,字字如刀,句句誅心,“那這兩郡之地的百姓,就在這裡等著你!等著你這位被譽為‘大乾文心’的方老先生,去救他們於水火!”
“怎麼?難道你要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繼續生活在我這個‘亂臣賊子’統治下的水深火熱之中嗎?!”
“你……”
方鼎被這番話,堵得啞口無言。
他那張古井無波的臉上,終於浮現出掙紮與痛苦之色。
是啊……為君?
還是為民?
這是一個他窮儘一生,都無法完美解答的難題。
他曾想在朝堂之上,輔佐君王,兼濟萬民。
可最終的結果,卻是心灰意冷,致仕歸隱。
趙鋒看著他動搖的神色,嘴角的弧度愈發自信。
他知道,這位老先生心中那道名為“道義”的堤壩,已經出現了裂痕。
趙鋒趁熱打鐵,聲音放緩,卻充滿了無窮的誘惑力。
“我知道你在顧慮什麼,無非是覺得我乃一介武夫,隻懂殺人,不懂治世。”
趙鋒緩緩道來:“我欲在兩郡之內,清丈田畝,無論官紳富戶,一體納糧,依田畝多寡,行階梯之稅,謂之‘攤丁入畝’!”
“我欲興修水利,開辦官營工坊,招募流民,以工代賑,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
“我欲開辦蒙學,凡我治下,年滿六歲者皆可入學。筆墨紙硯,一應開銷,儘由我出!我要讓這世上,再無不識字的百姓!”
“我欲……”
趙鋒一條條,一款款地說著。
從民生,到經濟。
再到農業、工業,甚至基礎教育。
那些天馬行空,卻又隱隱暗合天道的構想,從他口中娓娓道來。
方鼎徹底懵了!
他呆呆地坐在那裡,如遭雷擊!
攤丁入畝?
以工代賑?
官辦工坊?
普及蒙學?!
這些詞彙,他聞所未聞!
但作為絕頂聰明的人,隻憑字麵意思,他就能想象出。
這背後蘊含著何等驚世駭俗,卻又何等切中時弊的治國方略!
他本以為趙鋒隻是一個殺伐果斷的梟雄,一個隻懂打仗的莽夫。
卻萬萬沒有想到,此人對治國安邦的見解。
竟然……竟然深刻到了如此地步!
這些政策,雖然聽上去匪夷所思。
但隻要細細想來,無一不是善政!
無一不是仁政!
無一不是能讓百姓真正過上好日子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