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導致了空有大量將官、中軍、千總等的存在,卻沒有相應的所轄士兵。
人浮於事,反而增加了指揮調動的難度。
而官製的增加,給指揮的調動增加的困難更大。
從陽奉陰違到不服從命令,乃至最後選擇投降他國。
自東事興起以來,朝廷調集了大量外地客兵前往遼東。
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每年消耗大量軍餉。
因此,自孫承宗主政遼東到袁崇煥督師遼東之際,他們都提出了一個方針為“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將統遼兵”。
前半句的以遼人守遼土,尚屬於激勵士卒士氣的方法。
但後半句的以遼將統遼兵,則是背離了明代兵將分離的治軍思路,從而在遼東鎮形成了以祖大壽為首的祖氏家族和其他遼將為首遼兵為從的利益集團。
他們在本鄉本地任職可以獲得相比於異地任職更大的影響力。
因此除了一些強勢的三邊總督外,朝廷下派的文官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約束。
內閣大學生蔣德璟則認為白廣恩作為流民叛逃而來,之前也有傳召不來的前科。
因此希望“仿先朝用王驥、蔣貴例,以知兵大臣與廣恩共事”,而崇禎皇帝出於對武將的信任以及防止其受文臣的掣肘。
因此隻是“擇一豫楚總督調度之,但不必並在行間,以總兵前驅,以督臣後勁”。
相應的缺乏監督的權力往往是最致命的。
左良玉作為明末的對農民軍作戰的重要將領,其行為模式以及導致原因都很值得考察。
從最初的能征善戰,到殺良冒功、搶掠百姓,再到抗命不遵。
楊嗣昌出任督師後因不滿左良玉不服從其節製,故要將左良玉的平賊將軍封號轉封給賀人龍。
本來按照楊嗣昌的計劃,即使將平賊將軍轉封給賀人龍,得到的隻是左良玉的不滿,但實力強大的賀人龍卻會感恩戴德。
不過首鼠兩端的楊嗣昌卻希望兩邊都不得罪,結果卻是賀人龍、左良玉兩將都對其不滿,不再服從其命令。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崇禎初年,武將們還是很在意朝廷給予的官爵封號的。
並不會因為朝廷連續敗仗便自立門戶。
可以說這些官職,或者是封號是他們積累實力的合法性來源。
但當朝廷以此要求武將執行命令的時候卻並沒有很好地把握好獎懲關係,導致因賞罰不均,最終這些措施失去了應有的功效,隻是給了武將們爭權奪利的借口。
直到旱災延綿,天下大亂,亂賊四起,各地總兵無一不是擁兵自重,聽宣不聽調,儼然是一方的土皇帝。
一處平原之地,賈玉京頭上盔茅閃閃發亮,身穿亮銀輕甲胄,一身紫袍披風迎風招展。
他手按金劍,稚嫩的麵上肅然冷咧。
下首是楊延麟,楊家小將楊無敵,黃道周及方洲。
賈玉京掃了一眼下麵黑壓壓的一萬多人,朗聲道:“諸位兄弟們,從今天開始,為期二十天的地獄式長途拉練,你們當中,我隻能留下來五千精英悍卒。
淘汰下來的人,隻能當後勤士卒。
選上悍卒,軍餉是普通士兵的十倍……”
“嘩啦啦——”一萬多人臉色一變,相差如此多的軍餉,不由自主神色緊張起來。
喜歡大明紅樓,詩山詞海,紅袖添香請大家收藏:()大明紅樓,詩山詞海,紅袖添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