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香港不下雪
張家好像從未變過。
這座巨大的宅院,依舊灰牆黛瓦。天井四四方方,唯一的生機,是每年都會開的梅花。
不知道栽下這些草木的人是誰,應該是精通園林和風水的。看似隨手的布置,便讓整個院子活了。
烈烈燃燒的紅梅在蒼白如雪的白綾之下綻放,枯瘦又熱烈。
張海桐走進院子,他已經記不清自己在這些院落的道路上、回廊上走過多少遍。兩輩子加起來,他都快年過古稀了。哪怕常年奔波,腦子裡對張家老宅的印象依舊如此清晰。
無論是舊時代還是新時代,張家從不拒絕改變。不停的更新技術是他們屹立不倒的根本。但對於這座宅院,從他們搬到這裡開始,曆經無數次修補,這裡的樣子好像都沒怎麼變化。
至少張海桐有記憶開始,老宅便一直都是這樣的。簡潔,又極具古典美感。
老宅的張家人不多,要比南部檔案館少一些。多是張家本部長起來的人,更沉默更規矩。
小哥走在最前麵,張海桐在他身後一步。張海樓和張千軍不知道其中關竅,便規規矩矩跟在後麵一起。
他們每過一扇門,下一扇門邊的人便垂首靜立。
古老的家族往往重視禮節,尤其對他們的領頭人。這種重視不僅體現在製度上,更體現在日常言行舉止上。
這座院子這麼大嗎?
張海桐感覺自己好像走了好久,好久。古墓裡的甬道沒有這麼長,從東北到藏區的路好像也沒有這麼長。
他又來到當年的那條走廊,看見那麵鏤空雕花的隔牆。雕花鏤空裡麵能看見黑色的枯枝,不知道是什麼品種,冬天不長葉子也不開花。
可能隻有春天才開花吧。
那年冬天它開花了嗎?記不清了。
反正現在沒開。
如此一條路,匆匆而過,張海桐卻有些恍然。
當他們走到最深處時,房門打開兩扇。風雪從身後無數扇門後倒灌而入,掀起白綾,吹亂白燭頭上的火焰。
小哥進到屋裡。
棺材蓋還沒有頂上去,張瑞山躺在棺材裡。這樣的天氣讓他的屍體好像還保持著一些活人氣。
等張海桐幾人都進去,才看見狹窄的門後,張瑞山棺材兩邊放置的其他幾具棺木。這還隻是一間屋子。
在這兩間屋子的隔壁,還存放著十多口棺材。他們身上無一例外都有槍傷,但現在遺體被打理的乾乾淨淨。至少在身體上他們獲得了安寧,穿著一樣的黑色衣服,躺在一樣的棺木裡。
張瑞山去後,他的副手暫時接手相關事務。北部檔案館獨立後,張瑞山一共有兩個副手。除了現在這個還活著的副手,另一個則是大張瑞山一輩的張勝晴,如今躺在他左手邊。
這個副手說:“海客長老回信,說這些人都是抵禦外敵而死,詢問族長是否可以完整葬入古樓。”
北部檔案館簡單致信香港張家後,又通過相關渠道將這件事的卷宗同樣發出,以做做詳細彙報。因此才有這樣的回信。
小哥對此並無異議,直接點頭同意。
如副手所說,張瑞山這些人的死因是抵禦外敵。具體細節太長,簡單來說,因為這十幾個人,附近的村莊至少避免了一次浩劫。
日本人的先遣隊早已摸清遼寧的狀況,在曆史上,他們率先進入遼寧而後逐步侵略東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