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張瑞山日記1
張瑞山去世後,他的房子就空置了。老宅裡的族人們本來打算把這間屋子收拾出來,作為張海桐的辦公地點。這也是一種權力交接的象征。
就像每一任族長交接之時,新老兩位族長會進入張家古樓最下麵的那個房間,而後新族長會帶著老族長的屍體出來。象征地位的青銅鈴鐺會傳承到新族長手裡。
無論是房間,還是鈴鐺,本質都隻是權力的外在體現。
但張海桐拒絕了。
他將這個房間原封不動的保存著,一點沒動。至於辦公的地方,張海桐本來打算讓族人隨便找個地方,但張勝安否決了他的做法。
理由是:作為一個掌權人,就算再想輕便將就,也不能真的什麼也不要。
“你不要,就意味著你好欺負。誰都知道你張海桐凶名在外,對人毫不手軟。但是不要忘記,猛獸一旦露出柔軟,彆人就會以為你老了。”
張勝安是過來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權力鬥爭的殘酷。哪怕本家大宅的人不多,也沒什麼多餘的心思,他仍舊勸誡這位年輕人保持警惕。
張海桐對這些沒什麼追求。如果一定要講究排場,他似乎隻想的到自己那間堪稱簡陋的屋子。
於是他說:“按我曾經住的那間屋子的格局重新布置一間,就選在瑞山長老房間隔壁吧。”
張海桐那間老房子滿是灰塵,整棟房子從房頂到家具都是木質,有些已然腐朽生蟲。
沒有人氣的地方總是比彆處腐爛的快些。張海桐本來回去的少,原來還有張海平幫忙看著,後來張海平也走了,那間屋子就成了無主之物。
要原模原樣放過來,意味著家裡人需要重新畫圖描樣做工,複刻一整套家具。
這確實是個精細活計。但凡有點講究的人,這一套下來要費不少功夫。
但張海桐那間常用的屋子裡隻有一張床、一個桌子、兩把椅子、一個櫃子。這就是全部的家具,而且這些家具沒有任何所謂藝術雕琢,特彆粗糙。以族人的手藝和速度,三天就能做出來。
張勝安啞然失笑。這哪是聽他的話,分明是表麵應付他的好心,實則背地裡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這個後輩和張瑞山一樣有自己的主意和行事手段。他曾經勸過張瑞山,過剛易折的道理誰都明白。張瑞山這樣喜歡讀書的人,怎麼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但他還是選擇一條路走到黑,十頭驢都拉不回來。張家人是這樣的,十分強種。認定了的事死也要乾,死了之後還得想法子讓彆人替他乾。
張勝安已經過了喜歡和人爭論的年紀,想了想,竟然覺得張海桐有一種樸素的智慧。有心的人也能發現,這位臨時話事人是個實乾派,不愛整那些虛的。
張瑞山的舊屋與張海桐的新屋相鄰。若是各開兩扇門,便會發現裡麵大不相同的布局,分明是兩個極端的對比。一個低調奢華,一看便知道裡麵坐著一位地位舉足輕重之人。另一間簡單到有些簡陋,偏偏有一種沉穩之感。如此看來,竟然不分伯仲。
張海桐這些日子裡不停的處理張瑞山遺留下來的公文,發現裡麵不僅有北部檔案館諸多事務,還有一些七長八短的日常小事。
老宅哪裡屋頂要修,給張瑞山說一聲讓他下印。
管後勤的說東西不夠了,也給張瑞山說。
什麼東家長西家短,他竟然都會看。硬生生把館長當成大家長。
這些零碎瑣事與家族大事遞上來時往往混在一處,他都分門彆類放好,以便取用。每一個都蓋過印,一般隻寫允和不允。需要叮囑的就用筆在下麵批注一兩行。
張海桐沿用張瑞山的習慣,不敢鬆懈。有時候忙的晚了,起來走動之時,才發現身體竟然坐的有些僵硬。
他從未覺得一天時間過得這樣快。明明坐在桌子前時還是早上,再出房門就是晚上了。
四四方方的天井框著四四方方的天,四四方方的屋簷掛著靜靜發光的燈。
冷香隨著冷風灌進鼻腔,張海桐不知不覺就走到張瑞山的屋子。
沒有人氣的房間變得陰氣森森,十分壓抑。原本放著許多蠟燭的架子靜靜矗立屋中,燒了一半的蠟燭被蠟油固定在架子上,像一根根白骨。因為不再點燈,光線也從裡的暖光變成冷光。
在這裡住下後,張海桐時不時會來一趟,扒拉扒拉書架上的各種書籍。不扒拉還好,一扒拉還真扒拉出來一點東西。
那是一本非常厚的書,從外麵看過去沒什麼。長久無人翻動,書上全是灰塵。張海桐純粹好奇為什麼會有這麼厚的書,也不知道內容是什麼。去翻動之時,才發現這竟然是一本“書中書”。
因為書太厚了,這本書外麵套了一個藏青色暗紋的紙盒子。打開盒子,裡麵就是書的本體。翻開這本書,裡麵已經掏空了,一個小點的牛皮封麵的硬殼本子夾在裡麵。
我靠,套娃?
張海桐伸出手指去摳裡麵那個本子,費了些功夫才在保證不會毀壞書籍的情況下將本子弄出來。
張海桐咦了一聲,眼睛微微睜大。他打開封麵上的扣子,翻開了泛黃的紙麵。
本子上麵的字跡很熟悉,張海桐見過很多次。毫無疑問,這東西屬於張瑞山。他的字跡很好認,寫的比較方正。但筆鋒處十分鋒利,足見此人性格如何。
這些內容從最開始比較青澀的毛筆字,漸漸過渡到風格成熟的鋼筆字。
相對來說,硬筆要比軟筆更方便一些。而且硬筆方便攜帶,張瑞山的口袋裡常年放一瓶墨水和一支鋼筆。這樣方便他隨時辦事。
裡麵的內容非常簡單,全是大白話,沒有任何書麵用語。要知道他出生的時候還是乾隆年間,文人寫東西非常講究詞藻。張瑞山好歹也是土夫子裡的文化人,寫東西竟然完全沒有酸腐味。
甚至有點過於粗獷了。
其中內容很多,摘選一些如下。
喜歡盜筆:從大清開始的盜墓生涯請大家收藏:()盜筆:從大清開始的盜墓生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