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生孩子如同過了鬼門關。
張海桐曾經聽過生產的慘叫,哪怕是張家的女人,在生育方麵也十分吃力。
那畢竟是從肚子裡硬生生孕育出來一個真正的人。
現代醫學倒是大大降低了生育風險,但其中的痛苦仍舊讓人膽戰心驚。
張海桐並沒有跟著吳家人去醫院。他隻是在吳家周圍轉了一圈,忽然覺得杭州城真特麼熱鬨。
自從吳三省回來之後,整個杭州城的探子都變多了。
齊羽過來後,跟著的人再次增加。
張海桐也不清楚這群人到底是看重吳老狗還是看重齊羽,或者兩者都有。
當然也有可能是自己。
先前他還跟張海客說,保不齊什麼時候汪家就故技重施,找到時機再次潛入。有時候張海桐也忍不住吐槽,說:“他們怎麼這麼喜歡張家?”
“不是策反就是頂替。頂替也隻能頂替一段時間或者壽命不長的族人,意義在哪裡?”
張海客滄桑的說:“意義可能就是為了搞破壞吧。”
這是個玄學的問題。
汪家人大多時候會想辦法頂替常年外出的人。因為這些人不常待在族中,暴露的幾率非常小。
最符合這個條件的就是張家各種外勤。比如張海桐。
但冒充張海桐,拋開壽命拋開身手,就他現在那個三天兩頭吃藥打針的身體,也很有扮演難度了。
在張海桐養病的日子裡,張海客做主清理了不少北邊已經被搗毀或者頂替的張家聯絡點——自從北部檔案館被炸了之後,張家一直在想辦法重建北部檔案館。
但政治環境的特殊,以及各方麵統籌的問題,讓這項工程無限延期。為了減少損失,發現有被頂替的現象後,張海客立刻召回曆史遺留下來的各地聯絡點還能行動的族人。
可以說北部地區很長一段時間處於靜默狀態。
東部檔案館,也就是香港這邊,以及南部檔案館正在加緊培養人才。這些年送出去的人基本都是冠張姓的孤兒,全是南部檔案館全國各地撈回來的小孩兒。
張海嬌遞上來的名單裡,最多的反而是女孩。這還是層層篩選之後的結果。一些外勤出任務看見合適的小孩帶回來,也是女孩占上風。
不像戰亂年代被迫拋棄,這些孩子反而是被主動拋棄的。
有的甚至是從小就準備抱養,然後抱養的家庭給原家庭一份“贍養費”。其實就是買女娃的錢。
南部檔案館給的彙報也很無奈。
這些孩子一部分是從東南亞收養,一部分是中國境內偏遠地區收上來的孩子。偏遠地區教育普及不夠,被拋棄的、人為弄死的孩子基本都是女孩。
所以當時的名單上有一些性彆失衡。和社會上統計的性彆失衡完全相反,南部檔案館反而是女性占比更多。
用她弟弟張陳的話來說就是:“這裡已經是女兒國了。”
這些女孩見過先前從未見過的東西,能讀書識字吃飽飯,反而更能吃苦。
有些剛來到這裡的女孩已經記事了,她們反而是檔案館堅定的擁護者。有她們帶著小孩,倒是挺符合南部檔案館一貫傳統——大孩子帶小孩子。
張海俠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