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唯一不會欺騙身體的信號是什麼?”
張海桐提出了一個問題。
其實他真的很會講故事。張海客這樣想,隻是他以前從來不講,就沒人發現他這個特長,
從前在東北大宅的時候,張海杏經常會問張海客一些外麵的事。尤其是本家大宅。
後來張海桐和他們熟絡起來,張海杏問的人就變成了他。
每到這個時候,張海桐就裝作沒聽見,從懷裡掏點零食哄小孩讓她忘記這些事。
張海客曾經問:“你直接講就好了,海杏也不一定聽得進。為什麼不講一講呢?”
多講講話,也可以抒發情緒。那個時候的張海客就覺得,張海桐像一個罐子,再往裡麵擠點東西,可能就解開了。
當時的張海桐看著抱著冬瓜糖啃的小女孩,說:“真沒什麼講的。很枯燥,也不適合小孩聽。”
“如果她問彆的,倒是可以講一講。”
張海客:“比如?”
“冰雪奇緣。”張海桐本來想說灰姑娘、白雪公主之類的。想了想,感覺張海杏不會喜歡。她大概會大罵兩個王子都是變態,然後說公主們是蠢貨。
冰雪奇緣就好多了。
比較“爽文”。
“什麼是冰雪奇緣?”張海客想了想,問:“外國故事?”
畢竟當時中國的各種故事不會采用這麼直白的名字,尤其是冰雪這種直白的命名方式。大概率會叫作:鏡霜緣、凜華劫、玄冰記之類的名字。
“對,外國故事。講兩姐妹勇敢突破困境,不斷變得強大的故事。”張海桐這麼說。
張海客:“確實挺適合我妹妹聽的。讀那勞什子酸情臭愛,才是耽擱了海杏。”
張海桐就會笑一下,稍縱即逝。後來他也沒講過,因為那個時候的張海杏真的很好哄,隨便一點吃的就能把小孩哄走。什麼故事,聽也不聽了。
唯一不會欺騙身體的信號是什麼呢?
癢?冷?熱?疼?
不是的。
最真誠的身體信號,其實是餓。
餓到極致的人會變成隻會進食的機器,失去思考的能力。饑餓才是所有痛苦裡,最讓人恐懼的存在。
餓太久的人,是沒辦法思考的。
這種感覺經久不絕。疼痛會模糊,瘙癢會消失,冷熱到極致大腦也會欺騙身體。
唯獨饑餓不會。
挨過餓的人,一輩子都會記得這種痛苦。每一次胃囊空空如也時,都會清晰的回憶到饑餓帶來的恐懼。
哪怕已經吃飽,人依舊會想辦法讓自己下一次吃的更飽,吃的更好。
民以食為天。
放野的時候,張海客已經嘗過饑餓的滋味。餓殍遍地的時候,那些餓死的人他也見過很多。
餓死的屍體最沒有價值。因為他們身上通常分文沒有。包括衣服。
他們可能為了吃,連衣服也可以典當錢財食物。餓到極致,也能吃自己。
放野的時候摸屍都不會摸這種屍體。一是造孽,二是缺德。
所以,張海客不假思索回答:“是饑餓。”
張海桐點頭。“對,是饑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