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話語,如同刀鋒般銳利,直指時弊,卻又帶著一種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這是一個值得培養的人才!
陳森心中狂喜,他看到了希望。
然而,如何接近他?又如何讓他為自己所用?
這年輕人顯然心懷抱負,卻又帶著讀書人的清高與警惕。
需要一番心思,才能讓他心甘情願地為自己效力。
陳森放下茶杯,嘴角勾起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一場精心設計的“偶遇”,即將上演。
尋找文膽的進展,讓陳森心中燃起了希望,但尋找畫師的道路,卻顯得異常崎嶇。
他帶著幾張現代漫畫的草稿,那上麵有簡潔的線條勾勒出的新聞人物,有誇張表情描繪出的市井百態,甚至還有一些簡單的圖表。
這些草稿,在他看來,是信息傳達最直接有效的工具。
然而,當他走訪東京城裡幾家有名的畫坊時,得到的卻是清一色的困惑,甚至是不屑。
畫坊內,墨香與顏料的味道混雜,牆上掛滿了各種精美的畫作:花鳥魚蟲栩栩如生,仕女山水意境深遠,無不展現著大宋藝術的巔峰。
畫師們,一個個衣著考究,氣質儒雅,他們對著陳森那線條簡潔、表達直白的畫風,無不露出不解的神情。
“駙馬爺,您這……這未免也過於粗陋了吧?”一位蓄著山羊胡的老畫師,拿起一張草稿,眉頭緊鎖,眼中帶著顯而易見的輕蔑。
“這等線條,這等構圖,毫無意境可言,如何能稱得上是畫?”另一位年輕畫師,更是直接嗤笑出聲。
陳森心中焦躁,卻不得不壓製住情緒。
“這些畫師,隻會畫些花鳥魚蟲、仕女山水,卻不懂何為‘新聞插圖’。”他在心裡默默吐槽。
他們追求的是藝術的極致,是筆墨的韻味,是意境的深遠。
而他要的,不是藝術品,而是能迅速抓住讀者眼球,傳達信息的工具!
他需要的是實用型人才,能夠將文字內容視覺化,能夠用最簡單直白的方式,將複雜的信息呈現出來。
他試圖解釋:“我需要的,是一種能夠快速複製,並且能夠清晰表達事件的畫風……”
然而,他的話語還沒說完,就被那位老畫師打斷。
老畫師輕蔑地瞟了一眼陳森的草稿,嗤笑道:“駙馬爺,您這等粗鄙之作,豈能入我等法眼?此乃匠人所為,非藝術也!”
“匠人”二字,帶著一種高高在上的不屑,將他的理念徹底貶低。
陳森臉色一沉,但他知道不能硬碰硬。
這些畫師,被傳統觀念束縛太深,他們的“藝術”與他的“實用”之間,有著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他必須找到一個能理解他理念,或者至少願意嘗試新鮮事物的“異類”。
一個沒有被傳統藝術熏陶得失去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怒火。
看來,在這些高雅的畫坊裡,他是找不到他想要的人才了。
他必須另辟蹊徑,去那些不被主流藝術界關注的地方,尋找他的“畫魂”。
第六章:另辟蹊徑:街頭偶遇與伯樂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