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就是裝炸藥,中間是燃料艙,裝火箭燃料,就好比是“動力源”,推著彈頭前進。
尾部是鴨式尾翼,就好像飛機的翅膀,飛的時候能穩住方向,不會跑偏。
甚至還能改變方向。
而控製係統就是大腦,在發射車裡,有計算機、雷達、通訊設備。
計算機負責算“打哪裡”,比如輸入敵人位置,算飛行路線。
雷達能跟蹤火箭彈飛的方向,萬一偏了還能微調,通訊設備能跟其他部隊聯係,比如接收“打哪個目標”的命令。
後麵還有保障車“裝彈車”,幫發射車裝火箭彈,因為火箭彈重,人力扛不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維修車”和“指揮車”。
這是軍官在這發號施令,彙總信息。
林天要是被它造出來,那還得了?
想想都激動。
於是,林天打開圖紙,研製衛士2火箭彈的難度係數。
計算機?
這個還得和陳若楠確認一下。
至於零部件生產……
最基礎的設備就是切割機,它可以是把鋼板、鋼管切成需要的大小。
用來生產火箭彈的外殼、發射架的鋼管。
折彎機是把鋼板彎成“u型”“圓形”。
可以生產發射車的車架、火箭彈的尾翼支架。
焊接機是把切開、彎好的金屬件焊在一起。
可以把發射架的鋼管焊在卡車底座上,火箭彈外殼焊成密封的筒。
這些設備兵工廠都有……問題不大。
至於造精密零件的設備,比如數控機床。
這就好像“高精度雕刻機”,能在金屬上挖小孔、銑花紋。
用來控製係統裡的電路板底座、火箭彈的尾翼軸,差一點點就用不了。
要求極高。
幸虧係統之前獎勵了數控車床。
不然,很多武器都無法生產。
另外,還需要電路板生產線。
它是專門做控製用的電路板,上麵有密密麻麻的小零件,得用機器自動貼上去,比手工準100倍。
這個得電子廠才能完成……目前陳若楠在負責。
至於剩下的火箭彈發電機和彈頭。
和之前單兵防空導彈的工序差不多。
這倒是不難。
無非就是把火箭燃料,像濃稠的油,精準灌進火箭彈的燃料艙,多了少了都會影響射。
彈頭組裝機則是把炸藥、引信裝到火箭彈頭部,得密封好,不然會漏。
問題不大。
最後就是組裝和測試設備。
比如起重機、液壓吊臂,把發射架、火箭彈這些重家夥吊到發射車上組裝。
兵工廠有。
校準儀是調發射架的角度、控製係統的雷達。
讓雷達能精準跟蹤100公裡外的目標,角度差0.1度都不行。
林天看了一圈下來,唯一不確定性的就是計算機和線路板。
“看來得找一下陳若楠才行……”
三天後。
全國各地原子能人才全部齊聚102兵工廠,其中就包括於憫和郭泳懷。
第一次原子能研究院會議正式召開。
……
喜歡重回1950:我為國家造核彈!請大家收藏:()重回1950:我為國家造核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