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恭喜宿主成功造出渦噴5離心式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獎勵衛士2火箭炮生產圖紙,一套高精度測量儀器設備,以及5000萬噸鋼鐵。】
林天聽到後,表情驚訝:“衛士2火箭炮?那可是航母大殺器啊!”
“等等,還有這……高精度測量儀器設備?”
林天仔細看著設備。
整個人麻了!
這不就是研究核彈所需要的設備嗎?
高精度測量儀器主要包括光學經緯儀、核輻射探測器和電磁輻射檢測儀等。
光學經緯儀采用光學、精密機械和自動控製技術。
能夠觀測100公裡以上距離的目標,定位精度和測速精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該儀器用於導彈軌跡跟蹤和坐標測量,總重量超過5噸,望遠鏡口徑達600毫米。
核輻射探測器是用於探測高速原子核產生的光子、電子離子對等信號。
常見介質包括氣體,比如像氬氣、二氧化碳和固體的碘化鈉晶體等。
探測器需配合光電倍增管及電子學線路進行信號放大和記錄,輸出電信號用於分析原子核特性。
還有電磁輻射檢測儀,係統獎勵的是軍用核電子儀器,它包含空氣電離室、蓋革計數管等設備。
用於測量核爆炸產生的γ射線、中子劑量,評估人員受輻射程度。
而民用檢測儀如fnirsi核輻射檢測儀可測量xγ射線及硬β射線,具備三重報警功能。
可以用於鈾礦的尋找。
簡單來說,這玩意就是用來檢測核彈是否成功的設備。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它也可以檢測鈾礦中含放射性的物質的含量。
也就是說,林天具備了一定尋找鈾礦的條件。
找到了鈾礦,就邁開了造核彈的第一步。
要知道,前世的龍國在找鈾礦上花了不少時間。
從1954年2月開始,勘察隊便在全國尋找鈾礦,最終在廣西富鐘縣花山區調查,在杉木衝首次發現並采集到的鈾礦石標本。
從正式組織找礦到發現第一塊鈾礦石,大約用時8個月。
不過,到1955年9月,在郴縣許家洞金銀寨區域發現的711礦,成立了第一個大型鈾礦床,為原子彈研製提供了重要原料。
這麼一算的話,足足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但是有了這些設備後,完全可以把時間縮短。
對於林天來說,時間太珍貴了。
距離鷹醬第一次核威懾還有不足兩個月。
1950年11月30日,鷹醬總統在記者招待會上公開表示“鷹醬積極考慮在戰場上使用核武器”。
並批準在關島部署裝載非核部件的b29轟炸機,作為遠東核打擊的預先準備。
所以,林天得加把勁了。
在最短的時間內造出核武器。
拒絕核威懾。
不過,讓林天更為驚喜的還是:衛士2火箭彈。
衛士2火箭炮屬於遠程多管火箭炮係統。
由引信、戰鬥部、控製係統、固體火箭發動機、彈體結構、尾翼等部分組成。
彈長7.150米,彈徑400毫米,起飛質量1285千克,戰鬥部質量200千克。
480公裡射程可覆蓋龍國周邊海域,抵禦一切海上來敵。
采用簡易慣性製導裝置,在火箭彈頸部增加了四片控製短翼,可實現末端彈道修正。
同時,配備發射車,以s2400型20噸級的8x8高機動輪式越野車為底盤,在12軸之間和34軸之間,分彆設有四個液壓穩定平衡駐鋤。
並采用6聯裝密封式貯運發射箱,發射方式為車載箱式傾斜發射,可單射或齊射。
駕駛室後部配備電子火控係統控製台,車頂有兩根數據通訊天線,具備獨立發射能力。
由此可見,衛士2不是單一零件,而是一套“組合裝備”。
核心分4大塊,就像一輛“放大版帶炮的卡車”。
發射車相當於“移動炮台”,也就是一輛重型卡車。
車身上有發射架,能裝12根火箭發射管,還帶液壓裝置。
能把發射架抬起來、調整角度,比如想打遠一點或近一點,就調角度。
車輪也有特殊設計,開在坑窪路上也穩,打完能快速開走,避免被敵人盯上。
機動性極強。
整個火箭彈分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