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後,沈良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他拿出一個筆記本,開始記錄自己的想法。
這個筆記本是他穿越以來一直在使用的,裡麵記錄了他對未來技術發展的預測和規劃。
“工業機器人隻是開始。”沈良在筆記本上寫道,“接下來還有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術…每一個領域,我們都要有所突破。”
正在這時,秘書敲門進來。
“沈總,有一位客人想要見您。”秘書說道。
“誰?”沈良抬起頭。
“他說他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姓李。”
沈良想了想,沒有印象。但既然是清華的教授,還是見一見比較好。
“請他進來吧。”
幾分鐘後,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人走了進來。
他穿著一身樸素的中山裝,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看起來很有學者風範。
“您好,我是清華大學機械工程係的李建國教授。”中年男人主動伸出手。
“李教授,您好。”沈良握了握他的手,“請坐。”
“沈總,我這次來,是想跟您談一個合作項目。”李建國教授坐下後,直接進入正題。
“什麼項目?”
“國產大飛機項目。”李建國教授的語氣變得嚴肅,“國家準備啟動自主研發大型客機的項目,需要大量的高精度零部件。我們希望華夏重工能夠參與這個項目。”
沈良的眼睛亮了起來。大飛機項目,這可是他一直想參與的項目。
“李教授,能詳細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嗎?”沈良問道。
“這個項目的代號是c919,目標是開發出一款150座級的大型客機。”李建國教授說道,“但是我們在發動機和一些關鍵零部件方麵,還存在技術空白。”
“我們華夏重工能夠承擔哪些任務?”沈良問道。
“主要是起落架、液壓係統、以及一些精密的機械零部件。”李建國教授說道,“這些零部件對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極高,目前國內還沒有企業能夠生產。”
“李教授,我們華夏重工願意參與這個項目。”沈良毫不猶豫地說道,“而且我保證,我們一定能夠按時按質完成任務。”
“那就太好了。”李建國教授顯得很興奮,“沈總,如果這個項目成功了,我們中國就有了自己的大飛機,再也不用受製於人了。”
“李教授,您放心,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沈良說道,“為了中國的航空事業,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克服。”
送走李建國教授後,沈良立即召集技術團隊開會。
“各位,我們剛剛接到了一個重要任務。”沈良看著會議室裡的技術骨乾們說道,“國產大飛機項目需要我們提供關鍵零部件。”
“大飛機?”技術總監眼睛亮了起來,“沈總,這可是國家重大項目啊!”
“沒錯,所以我們必須要全力以赴。”沈良說道,“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成立一個專門的項目組,專門負責大飛機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
“沈總,航空零部件的技術要求很高,我們有把握嗎?”一個工程師擔心地問道。
“有把握。”沈良的語氣很堅定,“我們已經在其他領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航空領域也不例外。”
接下來的幾個月,華夏重工開始了緊張的研發工作。沈良幾乎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裡,和技術人員一起攻克各種技術難題。
航空零部件的製造難度確實很大,不僅要求極高的精度,還要求極高的可靠性。一個小小的零件,可能需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但是沈良有一個優勢,就是他對未來技術發展的了解。他知道哪些技術路線是正確的,哪些是死胡同。
“我們要采用鈦合金材料。”沈良在一次技術討論會上說道,“雖然成本高一些,但是性能更好。”
“沈總,鈦合金的加工難度很大啊。”一個工程師說道。
“難度大不要緊,我們可以開發新的加工工藝。”沈良說道,“我已經有了一些想法。”
說著,沈良開始在白板上畫圖,詳細解釋他的工藝方案。
在場的工程師們越聽越興奮,因為沈良提出的方案確實很有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