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總,您的方案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需要大量的實驗驗證。”技術總監說道。
“那我們就開始實驗。”沈良說道,“時間不等人,我們必須要搶在外國公司前麵。”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華夏重工的實驗室裡幾乎沒有熄過燈。沈良帶著技術團隊夜以繼日地進行鈦合金加工工藝的攻關。
“又失敗了。”工程師小王沮喪地看著變形的鈦合金零件,“這已經是第十七次了。”
“失敗是成功之母。”沈良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每一次失敗都能讓我們更接近成功。”
話雖如此,但連續的失敗還是讓團隊的士氣有些低落。更要命的是,德國一家航空零部件公司的代表團突然到訪。
“沈總,我們聽說華夏重工在研發航空零部件?”德國代表團的領頭人施密特用蹩腳的中文說道,“我們公司願意提供技術支持,當然,需要一定的技術轉讓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多少錢?”沈良問道。
“不多,隻需要五千萬美元。”施密特笑著說道,“而且我們可以保證,一年內就能讓你們掌握相關技術。”
會議室裡一片寂靜。五千萬美元,對於當時的華夏重工來說,幾乎是天文數字。
“施密特先生,感謝您的好意。”沈良禮貌地說道,“但是我們決定自主研發。”
“自主研發?”施密特嗤笑一聲,“沈總,您知道鈦合金加工有多難嗎?我們德國花了二十年才掌握這項技術。”
“那我們就花二十一年。”沈良的語氣很平靜,“總比受製於人要好。”
施密特搖了搖頭,顯然對沈良的“固執”很不理解。“沈總,我勸您還是現實一點。中國人想要掌握這種高端技術,至少還需要五十年。”
“五十年?”沈良笑了,“施密特先生,您可能對中國人的能力有些誤解。”
送走德國代表團後,沈良立即召集技術團隊開會。
“各位,剛才德國人的話你們都聽到了。”沈良看著眾人說道,“他們認為我們中國人不可能掌握鈦合金加工技術。”
“沈總,說實話,我們確實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技術總監苦笑道,“鈦合金的切削性能太差,普通的刀具根本不行。”
“那我們就開發新的刀具。”沈良說道,“我有一個想法,我們可以嘗試用陶瓷刀具。”
“陶瓷刀具?”眾人麵麵相覷,“沈總,陶瓷刀具的韌性不夠,容易斷裂啊。”
“那是因為陶瓷的配方不對。”沈良在白板上寫下一個化學分子式,“如果我們在氧化鋁中加入氮化矽,韌性就會大大提高。”
技術總監仔細看了看分子式,眼睛逐漸亮了起來。“沈總,這個配方理論上確實可行,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試過。”
“那就試試看。”沈良說道,“反正我們已經失敗了十七次,不在乎再多一次。”
接下來的一個月,華夏重工的材料實驗室開始了陶瓷刀具的研發。沈良幾乎每天都要親自參與實驗,有時候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
“沈總,您該休息一下了。”秘書小李擔心地說道,“您已經連續工作三十六個小時了。”
“不行,關鍵時刻不能鬆懈。”沈良揉了揉疲憊的眼睛,“德國人說我們需要五十年,我要讓他們看看,中國人的速度。”
終於,在第二十三次實驗中,新配方的陶瓷刀具成功了。
“成功了!成功了!”小王興奮地喊道,“沈總,您看,切削表麵非常光滑,而且刀具沒有任何損傷!”
沈良仔細檢查了切削出來的鈦合金零件,表麵粗糙度完全達到了航空標準。
“很好,現在我們可以進行批量生產了。”沈良滿意地點點頭,“通知李教授,我們的第一批零部件可以交付了。”
消息傳到航空研究院,李建國教授簡直不敢相信。
“沈總,您確定這些零部件都是你們自主生產的?”李建國教授仔細檢查著零部件,“精度完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當然是自主生產的。”沈良自豪地說道,“而且我們的成本比進口產品低了三分之一。”
“太好了!”李建國教授激動得眼睛都紅了,“沈總,您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意味著我們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航空零部件製造能力!”
就在這時,施密特再次來到華夏重工。
“沈總,我聽說您已經成功生產出了鈦合金零部件?”施密特的語氣有些不敢置信,“能讓我看看嗎?”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