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案……”教授喃喃自語,“理論上確實可行,而且比現有的發動機更先進。”
“教授,您願意加入我們嗎?”沈良問道。
教授沉思了很久,最後重重地點了點頭。“沈總,我願意!為了中國的航空事業,我願意賭這一把!”
有了這位教授的加入,華夏重工的飛機設計團隊迅速壯大。很快,一個由三十多位頂尖專家組成的設計團隊就成立了。
“各位,我們的目標很明確。”沈良在第一次團隊會議上說道,“設計出一款性能超越波音737和空客a320的中型客機。”
“沈總,這個目標會不會太高了?”一位專家擔心地說道,“我們畢竟是第一次造飛機。”
“目標高一點沒有壞處。”沈良說道,“如果我們的目標隻是追趕,那永遠隻能跟在彆人後麵。我們要做的是超越。”
“那我們從哪裡開始?”另一位專家問道。
“從發動機開始。”沈良說道,“這是飛機的心臟,也是最關鍵的部分。”
接下來的一年,華夏重工的發動機實驗室成了最繁忙的地方。沈良幾乎每天都要到實驗室檢查進度,有時候甚至親自參與設計工作。
“沈總,您看這個葉片的設計。”發動機總設計師指著圖紙說道,“我們采用了單晶葉片技術,效率比傳統葉片提高了15。”
“很好,但是還不夠。”沈良說道,“我們要追求的是極致的性能。”
說著,沈良在圖紙上做了一些修改。“如果我們把葉片的角度再調整一下,效率還能再提高5。”
總設計師仔細看了看沈良的修改,眼睛逐漸亮了起來。“沈總,您的這個想法很有創意,我們馬上試試。”
就這樣,在沈良的指導下,華夏重工的航空發動機項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僅性能指標全麵超越了國外同類產品,而且成本還降低了30。
消息傳到國外,立即引起了轟動。
“這不可能!”波音公司的技術總監看著華夏重工發布的技術參數,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中國人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開發出這麼先進的發動機?”
“先生,這是事實。”助手苦笑道,“而且據說他們的飛機原型機馬上就要首飛了。”
“馬上首飛?”技術總監更加震驚了,“他們的進度怎麼這麼快?”
確實,華夏重工的進度快得讓人難以置信。在發動機取得突破的同時,飛機的其他部分也在快速推進。
“沈總,我們的飛機什麼時候能首飛?”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問道。
“三個月後。”沈良自信地說道,“我們的c929客機將在三個月後進行首飛。”
“c929?”記者們麵麵相覷,“沈總,這個型號是什麼意思?”
“c代表中國,929代表我們的目標。”沈良解釋道,“我們要造出一款能夠搭載929名乘客的大型客機。”
“929名乘客?”記者們倒吸一口冷氣,“沈總,這比波音747還要大啊!”
“沒錯。”沈良點點頭,“我們要造的不僅僅是一架飛機,而是世界上最大的客機。”
這個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支持的聲音有,質疑的聲音更多。
“中國人瘋了嗎?”《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文章寫道,“他們連一架小飛機都沒造過,居然要造世界最大的客機?”
“這簡直是天方夜譚。”《金融時報》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華夏重工這是在嘩眾取寵。”
麵對外界的質疑,沈良顯得很淡定。
“讓他們說去吧。”沈良對技術團隊說道,“事實勝於雄辯,等我們的飛機飛上天,他們就知道誰是對的了。”
三個月後,華夏重工的試飛基地迎來了曆史性的時刻。c929客機的原型機靜靜地停在跑道上,銀白色的機身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各位,今天是一個曆史性的日子。”沈良通過廣播對所有員工說道,“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的大飛機,即將飛上藍天。”
試飛員走向飛機,每一步都顯得格外沉重。這不僅僅是一次試飛,更是中國航空工業的一次重大突破。
“塔台,這裡是c929,請求起飛。”試飛員的聲音通過無線電傳來。
“c929,允許起飛。”塔台回應道。
巨大的發動機開始轟鳴,c929緩緩滑向跑道。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緊張地看著這架承載著無數人夢想的飛機。
“起飛了!起飛了!”人群中爆發出激動的呼聲。
c929優雅地離開了地麵,直衝雲霄。那一刻,所有人都熱淚盈眶。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沈良激動地揮舞著拳頭,“中國人的大飛機飛起來了!”
消息傳到國外,那些曾經質疑和嘲笑的媒體都沉默了。事實證明,中國人不僅能造出大飛機,而且造得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好。
“這簡直是奇跡。”波音公司的ceo在內部會議上說道,“華夏重工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就完成了我們需要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先生,我們該怎麼應對?”副總裁問道。
“應對?”ceo苦笑道,“我們還能怎麼應對?隻能承認,中國人在航空領域已經不再是追隨者,而是領跑者了。”
華夏重工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成功,更是整個中國製造業的成功。
從此以後,“中國製造”不再是低端產品的代名詞,而是高科技、高質量的象征。
而沈良,這個從1980年穿越而來的男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堅持,改寫了中國工業的曆史。
他證明了一個道理:隻要有足夠的決心和正確的方向,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