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立即召集了所有參與連鑄機項目的技術人員和工人。
“同誌們,”沈良站在車間中央,聲音洪亮,“十天後,日本鋼鐵代表團要來參觀我們的連鑄機。這不僅僅是對我們技術的檢驗,更是對中國鋼鐵工業的考驗。”
老王師傅皺著眉頭說道:“沈工,十天時間夠嗎?光是電氣係統的調試就得好幾天。”
“時間確實緊張,”沈良點點頭,“但我們必須做到。從今天開始,我們實行三班倒,24小時不停工。”
小李有些擔憂地問:“萬一到時候設備出故障怎麼辦?在外國專家麵前出醜,那可就…”
“不會出醜的。”沈良的語氣很堅定,“因為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大家想想,我們用的是什麼?是最樸素的材料,最基礎的工藝,但是我們有什麼?我們有智慧,有決心,有為國爭光的信念!”
車間裡的工人們被沈良的話感染了,紛紛表示願意加班加點。
接下來的幾天裡,整個車間變成了一個不夜城。白天黑夜,機器轟鳴聲不斷,火花四濺。
沈良幾乎是吃住在車間裡。他白天指揮裝配工作,晚上檢查技術圖紙,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
第三天,在裝配冷卻水係統時出現了問題。
“沈工,這個管道接口對不上。”負責管道安裝的師傅滿頭大汗地跑過來。
沈良趕緊過去查看。原來是供貨商提供的管件尺寸有偏差。
“重新加工來不及了,”沈良仔細觀察著接口,“我們得想辦法現場解決。”
他拿起卡尺仔細測量,然後對旁邊的焊工師傅說:“老張,你能不能在這裡焊個過渡接頭?”
老張師傅是廠裡的焊接高手,但看到這個複雜的結構也犯了難:“這個角度太刁鑽了,而且精度要求這麼高…”
“我來試試。”沈良拿起焊槍。
“沈工,你會焊接?”老張驚訝地看著他。
沈良沒有回答,直接開始了焊接作業。他的手法非常穩定,焊縫均勻美觀,一氣嗬成。
圍觀的工人們都看呆了。
“我的天,沈工還有這手藝?”
“這焊接水平,比我們廠的焊工高手還厲害。”
焊接完成後,沈良用水冷卻了接頭,然後進行氣密性測試。完全合格。
第五天,電氣係統調試時又遇到了麻煩。
負責電氣的老李師傅愁眉苦臉地找到沈良:“沈工,控製櫃裡的繼電器老是誤動作,我查了好幾遍都找不到原因。”
沈良跟著老李來到電氣控製室。他仔細觀察了控製櫃的接線,然後拿出萬用表開始逐一檢測。
半個小時後,沈良發現了問題所在。
“老李,你看這裡。”沈良指著一個繼電器,“這個繼電器的觸點氧化了,接觸不良導致誤動作。”
老李師傅仔細一看,果然如此:“沈工,你的眼睛真尖!我怎麼就沒發現呢?”
“經驗問題,”沈良一邊更換繼電器一邊說道,“電氣故障80都是因為接觸不良引起的。”
更換完繼電器後,係統運行正常了。
第七天,機械傳動係統出現了異響。
沈良爬進設備內部,用聽診器仔細檢查每一個軸承的聲音。
“這裡。”他指著一個減速機,“軸承潤滑不良。”
拆開減速機後,發現確實是潤滑脂變質了。
“這種進口潤滑脂太貴了,我們庫存不多。”材料員有些為難。
沈良想了想,說道:“用國產的hj50潤滑脂,性能差不多,先應急用著。”
“國產的能行嗎?”
“相信我,能行。”
重新加注潤滑脂後,異響消失了。
第九天晚上,所有係統終於裝配完成。
沈良組織進行了第一次試運行。
隨著電機啟動,整個連鑄機緩緩運轉起來。鋼水澆注、冷卻、結晶、拉坯,每個環節都在按預定程序進行。
“成功了!成功了!”小李興奮地喊道。
但沈良的臉上卻沒有輕鬆的表情。他知道,第一次試運行成功隻是開始,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
果然,運行了十分鐘後,拉坯機構突然卡死了。
“怎麼回事?”廠長趕緊跑過來。
沈良立即停機檢查。原來是拉坯輥的同步性有問題,導致鋼坯被卡住。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沈良仔細分析著,“需要重新調整傳動比。”
廠長看了看時間,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沈良,明天日本代表團就要來了,來得及嗎?”
“來得及。”沈良的聲音很堅定,“給我六個小時。”
他立即開始重新計算傳動比,然後指揮工人調整齒輪組。
淩晨五點,調整完成。
第二次試運行開始了。
這一次,連鑄機運行得非常平穩。鋼水從中間包倒入結晶器,經過冷卻後形成鋼坯,然後被拉坯機拉出。整個過程一氣嗬成。
“太完美了!”老王師傅激動得眼中含淚,“咱們中國人也能造出這麼先進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