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一郎眉頭一皺。
他當然知道高碳鋼連鑄的難度。
即使是他們日本的先進設備,處理這種鋼水也需要格外小心。
“你確定要用這種鋼水做試驗?”他問道。
“當然。”沈良胸有成竹地說道。
二十分鐘後,一爐1550度的高碳鋼水準備就緒。這種鋼水比普通鋼水的溫度還要高50度,流動性更強,但凝固特性也更加複雜。
“開始。”沈良下令。
鋼水開始從中間包流入結晶器。
田中一郎緊緊盯著連鑄過程,等待著問題的出現。高碳鋼連鑄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鋼坯開裂,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漏鋼事故。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
連鑄過程異常平穩。
田中一郎的臉色開始變化。按照他的經驗,這個時候應該已經出現問題了。
五分鐘後,第一根鋼坯開始從連鑄機底部拉出。
鋼坯表麵光滑,沒有任何裂紋。
“不可能!”田中一郎忍不住叫出聲來。
他快步走到鋼坯旁邊,仔細檢查。鋼坯表麵確實沒有任何缺陷,內部結構也很致密。
“怎麼做到的?”他轉身問沈良,語氣中已經沒有了剛才的輕蔑。
沈良淡淡一笑:“秘密在於冷卻係統的設計。我對結晶器的冷卻通道進行了特殊改造,保證了溫度分布的均勻性。”
“什麼改造?”田中一郎急切地問道。
“抱歉,這是我們的技術機密。”沈良搖搖頭。
田中一郎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作為技術專家,他無法接受被一個中國人在技術上超越。
“就算這一項技術不錯,”他強撐著麵子說道,“但是整體水平還是差得很遠。我們的設備自動化程度更高,生產效率也更高。”
“是嗎?”沈良不緊不慢地說道,“那我們來看看生產效率。”
他指著正在運行的連鑄機:“這台設備現在的拉坯速度是每分鐘1.2米,一小時可以生產72米的鋼坯。按照每根6米長度計算,一小時可以生產12根鋼坯。”
田中一郎快速計算了一下,這個效率確實不低。
“但是你們的設備穩定性怎麼樣?”他問道,“能連續運行多長時間?”
“8小時沒問題。”沈良回答。
“8小時?”田中一郎冷笑,“我們的設備可以連續運行24小時。”
“那是因為你們的設備複雜,維護成本高,”沈良平靜地說道,“我們的設備簡單實用,維護方便。8小時停機檢修一次,反而保證了設備的長期穩定運行。”
田中一郎被噎住了。從經濟角度來說,沈良的話確實有道理。
這時候,連鑄機已經連續運行了半小時,拉出了十幾根鋼坯。每一根都質量上乘,沒有任何缺陷。
車間裡的中國工人們都興奮起來。他們親眼看到了自己的設備壓倒日本專家,這種民族自豪感讓他們熱血沸騰。
“沈工牛逼!”有工人忍不住小聲喊道。
“讓這些日本鬼子看看,我們中國人也不是好欺負的!”另一個工人附和道。
田中一郎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和同事們用日語交流了幾句,然後說道:“沈工程師,我承認你們的設備在某些方麵確實有特色。但是,你們能處理更大規格的鋼坯嗎?比如200毫米x200毫米的方坯?”
沈良微微一笑:“當然可以。”
他走到控製台前,調整了幾個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