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國思考了一會兒,最後點點頭:“好!我相信你的判斷。這5萬塊錢,我想辦法給你籌集。”
沈良心裡很高興。有了自動控製係統,這台連鑄機就能達到真正的先進水平了。
就在這時,車間門口又走進來幾個人。
為首的是一個中年男子,穿著中山裝,戴著眼鏡,看起來很有威嚴。
“這位是省冶金廳的李廳長,”跟在後麵的縣委書記介紹道。
孫建國趕緊迎上去:“李廳長,您怎麼來了?”
李廳長環顧了一下車間,目光最後落在連鑄機上:“聽說你們廠搞了個連鑄機,很不錯?我特地來看看。”
“是的,是的,”孫建國興奮地說道,“這是我們廠沈良工程師設計的,剛才還讓日本專家大吃一驚呢!”
“哦?”李廳長來了興趣,“詳細說說。”
孫建國把剛才的情況詳細彙報了一遍。李廳長聽完後,走到沈良麵前。
“你就是沈良?”他仔細打量著沈良,“很年輕啊,多大了?”
“26歲。”沈良回答。
“26歲就能設計出這樣的設備,了不起!”李廳長讚歎道,“能給我演示一下嗎?”
“當然可以。”沈良說道。
於是,連鑄機又開始了一輪演示。李廳長全程觀察,不時詢問技術細節。
半小時後,演示結束。李廳長滿意地點點頭。
“小沈,”他說道,“你這項技術很有價值。我想把你調到省裡來,負責全省的連鑄技術推廣工作。怎麼樣?”
車間裡一片安靜。所有人都看著沈良,等待他的回答。沈良心中一陣激動,但表麵上依然保持著冷靜。省裡的工作意味著更大的平台,更多的資源,但同時也意味著要離開這個剛剛起步的鋼鐵廠。
“李廳長,感謝您的信任,”沈良緩緩開口,“不過我想先問一個問題,如果我去了省裡,具體會負責什麼工作?”
李廳長微微一笑:“主要是技術指導和設備選型。全省有十幾家鋼鐵廠,大部分還在用落後的模鑄技術。如果能把你的連鑄技術推廣開來,整個省的鋼鐵產量和質量都會有質的飛躍。”
“那設備改造的資金呢?”沈良繼續問道。
“這個…”李廳長猶豫了一下,“資金確實是個問題。各個廠的情況不同,可能需要分批進行。”
沈良心裡明白了。省裡要的是他的技術,但資金投入卻沒有保障。這種情況下,真正的技術推廣很難實現。
“李廳長,我有個想法,”沈良說道,“與其讓我一個人去省裡指導,不如讓我在這裡繼續完善技術,然後省裡可以派工程師來學習。這樣既能保證技術傳播,又能讓我有時間把設備做得更完善。”
李廳長眉頭微皺:“你的意思是不願意去省裡?”
“不是不願意,而是覺得時機還不成熟,”沈良解釋道,“我現在的連鑄機還有很多改進空間,如果現在就推廣,可能會有一些問題。給我半年時間,讓我把自動控製係統搞出來,到時候推廣的就是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技術。”
孫建國在一旁聽得心驚肉跳。沈良竟然拒絕了省裡的調令,這膽子也太大了。
李廳長沉默了一會兒,最後點點頭:“你說得有道理。技術確實需要完善。這樣吧,我給你三個月時間,如果你能把自動控製搞出來,我就批準在全省推廣,並且爭取專項資金支持。”
“三個月?”沈良皺了皺眉,“時間有點緊,不過我儘力試試。”
“那就這麼定了,”李廳長說道,“孫廠長,你們廠要全力支持沈良的工作。有什麼困難直接找我。”
“是!”孫建國連忙應道。
李廳長走後,車間裡的人都圍了過來。
“沈工,你剛才太牛了,竟然敢讓省廳長等你三個月!”一個年輕工人興奮地說道。
“就是啊,換了彆人早就屁顛屁顛跟著走了。”另一個工人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