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從會場後排傳來:“我覺得沈同誌的提議很有價值,值得認真考慮。”
所有人都轉過頭去,發現說話的是鋼鐵部的副部長李明山。
李副部長是技術出身,在業內享有很高的威望。
李副部長站起身來,緩緩走向講台:“剛才聽了沈同誌的發言,我有兩個感受。第一,思路很新穎,確實跳出了傳統的技術框架;第二,雖然挑戰很大,但如果成功了,意義將非常重大。”
會場裡立刻安靜下來,大家都在專心聽李副部長的表態。
“我個人認為,”李副部長繼續說道,“我們不能因為困難大就不去嘗試。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正是我們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的時候。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創新能力,還指望誰來相信我們?”
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沈良感激地看著李副部長,他沒想到會在這個關鍵時刻得到如此重要的支持。
“當然,”李副部長話鋒一轉,“技術創新不能光靠熱情,還需要科學嚴謹的態度。我建議,先從理論研究和小規模實驗開始,如果第一階段能取得預期成果,再考慮後續的投入。”
這個建議既體現了對創新的支持,又展現了穩妥的態度,得到了在場大多數人的認同。
劉處長這時也表態了:“李副部長說得很對。我們冶金部願意為這個項目提供政策支持,具體的資金安排,可以在第一階段實驗成功後再討論。”
沈良心中一陣激動。雖然還沒有拿到確定的資金承諾,但至少項目的立項已經有了希望。
“那麼,沈同誌,”李副部長轉向沈良,“你覺得第一階段的實驗,應該在哪裡進行比較合適?”
這個問題問得很實際。實驗地點的選擇,直接關係到項目的推進效率。
沈良想了想,說道:“我建議在紅星鋼鐵廠進行。一方麵,我對那裡的設備和人員比較熟悉;另一方麵,紅星廠的領導班子比較開明,願意支持技術創新。”
張教授聽到這裡,忍不住插話道:“沈同誌,你確實很有想法,但紅星廠的技術力量能支撐這樣的研發項目嗎?”
這個質疑很直接,也很現實。
紅星鋼鐵廠雖然是大廠,但在技術研發方麵,確實與專業的科研院所有差距。
“張教授的擔心有道理,”沈良不卑不亢地回答,“但是,我們可以采用產學研結合的方式。紅星廠提供實驗場地和基礎條件,鋼鐵設計院和高等院校提供技術支持,形成聯合攻關的模式。”
王總工聽到這個建議,眼前一亮:“這個想法不錯。我們設計院確實有一些關於連鑄技術的理論研究,但缺乏實驗驗證的條件。如果能與紅星廠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李副部長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這就是我們需要的合作精神。技術創新不能靠單打獨鬥,需要集中力量辦大事。”
會議進行到這裡,基本的方向已經明確了。
雖然還有很多細節需要討論,但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項目的雛形已經初步形成。
沈良看著台下那些專家們若有所思的表情,心中湧起一股成就感。
雖然這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但至少,他已經成功地在這些權威專家心中播下了創新的種子。
會議結束後,幾位專家圍著沈良繼續討論技術細節。張教授雖然仍有疑慮,但態度已經比開始時溫和了很多。
“小沈,你的想法確實很有創意,”張教授說道,“但我還是要提醒你,技術創新的路上充滿了未知的挑戰,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張教授,我明白您的意思,”沈良真誠地說道,“但正是因為有挑戰,才更需要我們去探索。如果每個人都選擇安全的道路,那我們永遠不可能實現突破。”
張教授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樣子。
那時候的自己,不也是滿懷理想,希望用技術改變世界嗎?
“好吧,”張教授伸出手,“我支持你的項目。如果需要理論指導,隨時可以找我。”
沈良激動地握住張教授的手:“謝謝您,張教授!有您的支持,我更有信心了。”
王總工也走過來:“沈同誌,我們設計院會全力配合你們的實驗工作。不過,我有個建議,希望你能考慮。”
“王總工請說。”
“我建議你們在實驗開始前,先進行充分的文獻調研和理論分析,把可能遇到的技術難題都梳理一遍。這樣可以避免走彎路,提高實驗的成功率。”
這個建議很中肯。沈良雖然有前世的經驗,但畢竟時代背景不同,具體的技術細節還需要根據當前的條件進行調整。
“王總工說得對,我們會認真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的。”沈良誠懇地說道。
散會時,李副部長特意走到沈良麵前:“小沈,你今天的表現很不錯。但我要提醒你,萬事開頭難,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