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廠長看不下去了:“老王,少說兩句。小沈,你需要什麼支持儘管說。”
經過兩個小時的冷卻和調整,試驗裝置重新開始工作。這次沈良更加小心,嚴格控製每一個參數。
“開始第二次澆注!”
這一次,鋼水順利進入結晶器,冷卻凝固後被拉出機構穩定地拉出。
一根細長的鋼坯連續不斷地從裝置中伸出,就像魔術一樣神奇。
“成功了!成功了!”老劉師傅激動地大叫。
圍觀的技術員們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景象。
這種連續澆鑄的工藝,他們隻在外國的技術資料中見過,現在竟然在自己的車間裡實現了!
“這...這真的是連續澆鑄?”一個年輕的技術員結結巴巴地問。
“沒錯,這就是連鑄技術!”沈良難以抑製心中的興奮,“你們看,鋼坯是連續產出的,不需要像傳統工藝那樣一錠一錠地澆鑄。這樣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大大改善了鋼材的質量。”
老張廠長走上前來,仔細觀察著剛剛產出的鋼坯:“小沈,這個鋼坯的表麵質量看起來比我們平時生產的要好很多啊。”
“廠長您說得對。”沈良指著鋼坯說,“連鑄工藝可以讓鋼水在密封環境中凝固,避免了氧化和雜質汙染。而且凝固過程更加均勻,鋼材的內部結構也更加致密。”
王德昌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沒想到沈良真的成功了。
但他仍然不甘心:“就算試驗成功了又怎麼樣?這麼小的裝置,能有什麼實用價值?”
沈良笑了笑:“王工說得有道理。這隻是原理驗證,真正的工業化還需要放大裝置。但是原理已經驗證了,放大隻是工程問題。”
“說得輕鬆,你知道放大有多困難嗎?”王德昌繼續挑剔,“溫度控製、設備精度、自動化程度,哪一項不是巨大的挑戰?”
“確實有挑戰,但不是不能解決。”沈良胸有成竹地說,“我已經有了完整的放大方案。”
這話一出,在場的人都愣住了。連老張廠長都驚訝地看著沈良:“小沈,你已經考慮到放大了?”
“當然。”沈良拿出一遝厚厚的圖紙,“這是工業化連鑄機的設計方案。可以處理每小時20噸的鋼水,相當於我們現在產能的五倍。”
所有人都圍了過來,看著圖紙上複雜的機械結構和詳細的技術參數。即使是對技術一知半解的人,也能感受到這套方案的複雜和先進。
“天哪,這得多少錢啊?”一個技術員感歎。
“按照我的估算,大概需要120萬元。”沈良說。
“120萬?”老張廠長倒吸一口涼氣,“小沈,這可不是小數目啊。我們廠一年的利潤也就這麼多。”
“廠長,您算過賬嗎?”沈良反問,“如果這套設備投產,我們的鋼材產量可以提高五倍,質量還能大幅提升。按照現在的鋼材價格,一年就能回本。”
沈良在圖紙上指點著:“您看,這裡是連鑄機的核心部分,可以同時生產六根鋼坯。這裡是自動切割裝置,可以按需切成不同長度。這裡是質量檢測係統,可以實時監控鋼坯質量...”
老張廠長越聽越激動:“如果真的像你說的那樣,我們廠就能一躍成為省內最先進的鋼鐵企業了!”
“不僅是省內,”沈良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我敢說,這套技術在全國都是領先的。”
王德昌終於忍不住了:“沈良,你彆吹牛了!就憑你一個小技術員,能設計出全國領先的技術?你以為你是誰,錢學森?”
沈良冷冷地看著王德昌:“王工,技術不看資曆,隻看實力。剛才的試驗結果您也看到了,我用事實說話。”
“就算試驗成功了,也不能證明你的大型方案就可行。”王德昌仍在狡辯,“小裝置和大裝置完全是兩回事!”
“那就用事實來證明。”沈良轉向廠長,“老張,我請求廠裡支持我建設這套工業化連鑄設備。”
老張廠長猶豫了:“小沈,120萬不是小數目,萬一失敗了...”
“廠長,您擔心什麼?”沈良打斷了他的話,“我們可以分階段投資。先建設關鍵部分,驗證可行性後再完善其他部分。這樣風險就小多了。”
老張廠長思考了一會兒:“你的意思是...先花一部分錢建設核心設備?”
“對!”沈良在圖紙上畫了個圈,“這部分是核心的連鑄裝置,大概需要50萬。如果這部分能成功運行,就證明整套方案可行。”
“50萬...這個數目我還能承受。”老張廠長點點頭,“但是,我需要上級的批準。”
“沒問題。”沈良說,“我可以寫一份詳細的技術報告和經濟效益分析報告。”
王德昌看到廠長竟然真的在考慮沈良的方案,徹底慌了:“廠長,您可要慎重啊!萬一失敗了,您的烏紗帽可就保不住了!”
老張廠長瞪了王德昌一眼:“老王,你少說幾句。小沈的試驗已經證明了技術可行性,現在隻是規模化的問題。再說,不冒險怎麼能有發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沈良趁熱打鐵:“廠長,您放心。如果項目失敗,我承擔全部責任。”
“好!”老張廠長拍板了,“小沈,你把報告寫出來,我立即向上級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