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昌徹底傻眼了。他沒想到沈良不僅試驗成功了,還得到了廠長的全力支持。看著周圍同事們敬佩的眼神,王德昌感到前所未有的挫敗。
“對了,”沈良突然想起什麼,“廠長,我建議成立一個專門的項目組,負責連鑄設備的建設和調試。”
“沒問題,你來當項目組長。”老張廠長毫不猶豫地說。
“什麼?讓他當項目組長?”王德昌終於爆發了,“廠長,他隻是個技術員!這麼重要的項目應該讓有經驗的工程師來負責!”
沈良冷笑道:“王工,您說得對。這確實需要有經驗的人來負責。但是,什麼叫有經驗?是有失敗的經驗,還是有成功的經驗?”
“你...”王德昌被噎得說不出話來。
“我雖然年輕,但我有成功的經驗。”沈良指著試驗裝置,“剛才的試驗就是最好的證明。而且,這套技術方案是我設計的,沒有人比我更了解它。”
老張廠長點頭道:“小沈說得有道理。既然技術方案是他設計的,當然應該由他來負責實施。”
圍觀的技術員們開始交頭接耳地討論起來。有人羨慕沈良的才華,有人佩服他的勇氣,也有人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年輕的同事。
“沈工,以後請多指教啊!”老劉師傅率先表態。
其他技術員也紛紛過來表示支持。在技術領域,能力就是最好的通行證。沈良用一次成功的試驗,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隻有王德昌站在角落裡,臉色陰沉得像要滴出水來。看著王德昌陰沉的臉色,沈良心中暗自警惕。在職場上,技術能力固然重要,但人際關係同樣不能忽視。王德昌這樣的人,表麵服軟,暗地裡指不定會使什麼陰招。
“王工,我知道您對我有看法。”沈良主動走向王德昌,“但是我們都是為了廠裡好,為了國家的工業發展好。如果您有什麼建議,我很願意聽取。”
王德昌冷哼一聲:“年輕人,彆以為搞了一次小試驗就了不起。真正的工程項目,複雜程度遠超你的想象。”
“您說得對。”沈良點頭,“所以我希望能得到您這樣有經驗的老工程師的指導。項目組需要各方麵的人才,您願意加入嗎?”
這一招以退為進,讓王德昌有些意外。他本來準備看沈良的笑話,沒想到對方反而主動示好。
老張廠長在一旁看得暗自點頭。沈良不僅技術過硬,處理人際關係也很有一套。這樣的人才,正是廠裡急需的。
“既然沈工這麼說了,我當然願意貢獻自己的經驗。”王德昌表麵上答應了,但眼神中的不甘依然清晰可見。
接下來的幾天,沈良埋頭寫技術報告和經濟效益分析。他深知這份報告的重要性,不僅關係到項目能否獲得批準,更關係到自己在廠裡的地位。
在辦公室裡,沈良的筆尖在紙上快速移動著。他要把連鑄技術的原理、優勢、投資回報等等都詳細闡述清楚,讓上級領導看到這個項目的巨大價值。
“小沈,還在寫報告呢?”老劉師傅端著茶缸走了過來。
“是啊,劉師傅。這份報告太重要了,不能有半點馬虎。”沈良放下筆,揉了揉酸痛的肩膀。
“你這孩子就是太認真了。”老劉師傅笑道,“不過話說回來,你那個連鑄技術真的那麼厲害?能比現在的方法好多少?”
沈良眼中閃過一絲興奮:“劉師傅,我跟您算一筆賬。按照現在的生產工藝,我們每噸鋼的廢品率在8左右。而連鑄技術可以把廢品率降到3以下。”
“這麼大的差彆?”老劉師傅有些不敢相信。
“不僅如此,”沈良繼續說道,“連鑄技術還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原來需要多道工序的事情,現在一步就能完成。保守估計,產量能提升30以上。”
老劉師傅倒吸一口涼氣:“這要是真的,那可了不得了。”
“當然是真的。”沈良自信地說,“劉師傅,您在廠裡這麼多年,應該知道我們和國外先進企業的差距有多大。這個連鑄技術,就是縮小差距的關鍵一步。”
老劉師傅點點頭:“小沈,我老劉支持你。這個項目要是成功了,對咱們工人來說也是好事。”
就在這時,王德昌從外麵走了進來,手裡拿著一份文件。
“沈工,我從資料室找到了一些關於連鑄技術的外國資料。”王德昌把文件放在沈良麵前,“你看看,這上麵說連鑄技術的設備投資巨大,而且技術難度很高。很多發達國家都花了十幾年才掌握。”
沈良翻了翻資料,心中冷笑。王德昌這是在給他下套呢,想用這些資料打擊他的信心,讓他知難而退。
“王工,謝謝您找來的資料。”沈良合上文件,平靜地說,“但是我想說,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中國人也能做到。而且,我們可以走出自己的路子。”
“年輕人就是有衝勁。”王德昌陰陽怪氣地說,“不過,光有衝勁可不夠。萬一失敗了,可是要承擔責任的。”
沈良站起身來,直視王德昌的眼睛:“王工,我已經說過了,如果項目失敗,我承擔全部責任。但是,如果項目成功了呢?您又準備怎麼辦?”
王德昌被問得一愣:“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沈良一字一句地說,“如果這個項目成功了,證明我的技術路線是對的,那些質疑的聲音是不是應該消停了?”
周圍的技術員們都停下手中的工作,看著這兩人的對峙。
辦公室裡的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王德昌臉色漲得通紅:“小子,你彆太囂張!”
“我不是囂張,我是自信。”沈良冷靜地說,“因為我知道這個項目一定會成功。”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