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歲,工作三年,就能設計出這種水平的液壓係統?這簡直不可思議。
要麼這個年輕人是天才,要麼就是有高人指點。
“你師父是誰?”
這個問題讓沈良心中一緊。
在那個年代,技術傳承往往靠師父帶徒弟。
一個年輕工程師如果沒有名師指導,很難掌握如此深厚的技術功底。
“我主要是自學的。”沈良如實回答,“平時喜歡看各種技術資料,也經常向老師傅們請教。”
“自學?”李總工的語氣中帶著明顯的質疑,“這些設計理念可不是看書能學來的。”
車間裡的氣氛重新變得緊張起來。
其他專家也將目光聚焦在沈良身上,等待他的解釋。
沈良知道,這是最關鍵的時刻。
說錯一個字,就可能前功儘棄。
“確實,單純看書是不夠的。”他坦誠地說道,“關鍵是實踐。我從參加工作第一天起,就經常到車間裡觀察設備運行狀態,分析各種故障現象。”
“時間久了,自然就對液壓係統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個解釋聽起來合理,但仍然不足以完全消除疑慮。
李總工沉默了很久,然後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這樣吧,我出幾道題目,現場考考你的基礎功底。”
所有人都愣住了。
現場考試?這種情況從來沒有發生過。
陳建軍想要阻止,但被張強用眼神製止了。
既然李總工提出這個要求,說明他對沈良的技術水平還是認可的。現在拒絕,反而會顯得心虛。
“好的,您請出題。”沈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李總工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筆畫了一個複雜的液壓回路圖。
“這個回路存在什麼問題?”
沈良快速掃視一遍圖紙,很快就發現了關鍵所在。
“溢流閥的設定壓力過高,會導致係統過載。而且缺少單向閥,可能出現壓力倒灌。”
“如何改進?”
沈良走到黑板前,熟練地在原圖基礎上進行修改。
幾分鐘後,一個完善的液壓回路圖呈現在眾人麵前。
專家們仔細研究了一會兒,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再來一題。”李總工繼續考查,“如果要實現三級變幅控製,應該采用什麼樣的液壓係統?”
這是一個相當有難度的問題。
三級變幅控製要求係統能夠精確控製不同的壓力檔位,技術難度很高。
沈良沉思了幾秒鐘,然後開始在黑板上畫圖。
主泵、輔助泵、調節閥、分配器...各個元件的連接方式清晰明了。
更重要的是,他還詳細標注了各個控製點的參數設置。
“這個方案的優點是什麼?”李總工追問道。
“首先是可靠性高,即使主泵出現故障,輔助泵仍然能夠保證基本功能。”沈良邊畫邊解釋,“其次是控製精度好,可以根據不同工況自動切換壓力檔位。”
“成本呢?”
“比傳統方案略高,但長期使用成本更低。因為能耗減少了大約百分之十五。”
這個數字讓在場的專家們眼前一亮。
能耗問題一直是大型液壓設備的痛點。如果真能實現百分之十五的節能效果,經濟價值將非常可觀。
李總工放下粉筆,轉身麵對沈良。
“最後一個問題。”他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如果讓你設計一套適用於露天礦山的液壓挖掘機,你會采用什麼技術路線?”
這個問題的難度明顯上升了一個台階。
露天礦山的工況極其惡劣,對設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極高。而且工作量巨大,對效率的要求也很苛刻。
車間裡安靜得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在等待沈良的回答。
這不僅僅是一道技術題目,更是對他整體技術水平的全麵檢驗。
沈良深知這個問題的分量。
但他也知道,這正是展現自己真實實力的最佳機會。
“露天礦山挖掘機的核心挑戰有三個。”他緩緩開口,聲音清晰而自信,“第一是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第二是高強度作業的耐久性;第三是大負載工況下的效率。”
“針對這些挑戰,我的設計思路是...”“首先是模塊化設計。”沈良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框架圖,“液壓係統、動力係統、控製係統三大模塊相對獨立,便於維護和更換。”
陳建軍眉頭微皺。模塊化?這個概念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其次是冗餘設計。”沈良繼續畫著,“關鍵部件都有備用方案,比如雙泵係統,一個主泵出問題,備用泵立即接管。”
李總工點點頭,這確實是可靠性設計的基本要求。
“第三是材料創新。”沈良放下粉筆,轉身麵對眾人,“密封件要能抗高溫、耐磨損、防腐蝕。我建議采用聚四氟乙烯基複合材料。”
車間裡一片寂靜。
聚四氟乙烯?這個材料他們聽都沒聽過。
“這種材料現在還沒有商業化應用。”李總工皺起眉頭,“你是從哪裡了解到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沈良心中一緊。糟了,說漏嘴了。
聚四氟乙烯要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開始在工業領域大規模應用,現在提出來確實太超前了。
“我是在一些外文資料上看到的。”他硬著頭皮解釋,“美國杜邦公司正在研發這種材料,據說性能很優秀。”
張強暗自鬆了口氣。還好沈良反應夠快。
“繼續說第四點。”李總工沒有深究。
“第四是智能化控製。”沈良重新拿起粉筆,“采用微處理器控製係統,能夠根據不同工況自動調節各項參數。”
“微處理器?”陳建軍忍不住開口,“那玩意兒現在還是實驗室產品吧?”
“國外已經有成熟的產品了。”沈良淡定回應,“inte的8080係列就很不錯。雖然成本高一些,但考慮到整體效益,還是值得的。”
李總工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這個年輕人對國外技術發展的了解程度超出了他的預期。
“最後一點是能耗控製。”沈良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能量流程圖,“采用變量泵技術,根據負載自動調節輸出功率。理論上可以節能二十到三十個百分點。”
變量泵!
在場的專家們麵麵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