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機器?”佐藤久誌指著一台龐大的設備問道。
“連鑄機。”沈良簡潔地回答。
田中康夫愣了一下。連鑄機?中國人竟然在搞連鑄技術?
“什麼型號?”山本正雄追問道。
“自主研發型號。”沈良說得雲淡風輕。
三個日本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疑惑。自主研發?中國人有這個能力?
走近一看,山本正雄的表情逐漸嚴肅起來。
這台連鑄機的結構設計確實有些門道。雖然整體還是比較粗糙,但某些關鍵部件的設計思路很新穎。
“精度能達到多少?”他忍不住問道。
“±0.5毫米。”小王在旁邊自豪地報出數據。
山本正雄心中一跳。這個精度已經接近日本主流連鑄機的水平了。
不可能!一定是虛報數據!
“能現場演示一下嗎?”佐藤久誌提出要求。
“當然可以。”沈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設備啟動的那一刻,整個車間都安靜了下來。
鋼水緩緩流入結晶器,液態金屬在精密的冷卻控製下快速凝固。整個過程行雲流水,沒有任何停頓。
田中康夫緊盯著操作麵板上的參數顯示。溫度控製精確到度,拉坯速度穩定在每分鐘1.2米,表麵質量...
他揉了揉眼睛,以為自己看錯了。
鋼坯表麵光潔如鏡,沒有任何氣泡和夾雜物!
山本正雄拿出隨身的測量工具,仔細檢查剛出爐的鋼坯截麵。數據讓他震驚——厚度偏差僅僅0.3毫米!
“這...這怎麼可能?”佐藤久誌失聲叫道。
沈良淡淡一笑。“還有更讓你們意外的。”
他帶著代表團繼續往裡走。下一台設備更加龐大,占據了整整半個車間。
“這是什麼?”田中康夫的聲音有些顫抖。
“板坯連鑄機,寬度2.3米。”沈良報出參數時,語氣依然很平靜。
三個日本人同時倒吸一口氣。
2.3米寬度的板坯連鑄機,這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就連日本國內,能生產這種設備的企業也屈指可數!
“產能如何?”山本正雄強壓內心的震驚問道。
“年產200萬噸。”
這次沒人說話了。
年產200萬噸的板坯,這個數字足以改變整個亞洲鋼鐵工業的格局!
田中康夫感覺頭有些暈。三個月前,他還在國際會議上信誓旦旦地說中國重工業技術落後十年。現在看來,這個判斷完全錯誤!
“這些技術...都是你們自主開發的?”佐藤久誌的聲音有些乾澀。
“百分之百自主知識產權。”沈良語氣堅定,“從設計到製造,沒有用過任何外國技術。”
山本正雄快步走到設備旁邊,仔細觀察控製係統。
複雜的電氣控製櫃,先進的pc程序,精密的傳感器網絡...這套控製係統的技術水平,甚至超過了他們公司正在使用的產品!
“控製係統也是自主開發?”他顫聲問道。
“當然。”小劉在旁邊驕傲地說,“從硬件到軟件,全部都是我們自己搞的。”
田中康夫徹底懵了。
如果這些都是真的,那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中國在重工業技術方麵不僅沒有落後,反而在某些領域已經實現了領先!
更可怕的是,他們一直以為中國人還在為基礎的軋鋼技術發愁,結果人家已經悄悄搞出了世界一流的連鑄設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其他設備嗎?”山本正雄的聲音有些沙啞。
沈良笑了笑。“還有一些,不過今天時間有限,隻能參觀到這裡了。”
什麼叫殺人誅心?這就是。
佐藤久誌感覺自己的世界觀正在崩塌。三個月前,他們還在為向中國輸出落後技術而沾沾自喜,現在卻發現對方的技術水平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這些設備什麼時候投產?”田中康夫勉強保持著鎮定。
“下個月就開始批量生產。”沈良看了看手表,“預計年底之前,我們會有十條這樣的生產線投入使用。”
十條生產線!
三個日本人臉色同時變得煞白。
如果中國真的擁有十條這樣的生產線,那他們在亞洲鋼鐵市場的壟斷地位將徹底動搖!
參觀結束後,代表團匆匆告辭。
在回賓館的車上,三個人都沒有說話。
田中康夫呆呆地望著車窗外,心裡五味雜陳。
“我們必須立即向總部彙報。”山本正雄率先打破沉默。
“彙報什麼?說我們之前的判斷全錯了?”佐藤久誌苦笑道,“說中國人的技術實力其實比我們想象的強大得多?”
田中康夫閉上眼睛,深深歎了一口氣。
他現在終於明白,沈良為什麼之前總是那麼淡定了。人家根本就不把他們放在眼裡!
那些看似落後的技術展示,完全就是在演戲!
“中國人太狡猾了。”山本正雄咬牙切齒地說,“他們一直在裝弱!”
裝弱?這何止是裝弱,簡直是在釣魚!
而他們這些所謂的技術專家,就像三條愚蠢的魚,乖乖地上了鉤。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