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他需要的。
王建華看了看手表:“現在已經一點半了,沈工程師,你說的現場演示什麼時候開始?”
“馬上就能開始。”沈良朝車間工人招手,“老張,準備開爐!”
老張應聲而來,熟練地檢查設備狀態。沈良在旁邊指導著每一個操作步驟,確保萬無一失。
鋼水從高爐中緩緩流出,橘紅色的液體在管道中流淌,溫度計顯示1580攝氏度。經過中間包的緩衝,鋼水進入連鑄機的結晶器。
沈良盯著溫度和流量參數:“冷卻水流量正常,結晶器溫度穩定,可以開始拉坯了。”
隨著機械裝置的轟鳴聲,一根方形鋼坯從連鑄機底部緩緩伸出。表麵光滑,尺寸精確,完全符合設計要求。
現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特彆是瘦高個子,臉色已經完全變了。他非常清楚這意味著什麼——這個地方小廠確實掌握了連鑄技術,而且運行穩定。
李慶山興奮地拍著沈良的肩膀:“小沈,你這是給我們市裡爭光啊!”
沈良謙虛地笑了笑:“這隻是開始,我們還有更大的計劃。”
“什麼計劃?”李慶山立刻來了興趣。
沈良故意壓低聲音:“我們正在研究大型設備的製造技術。如果成功的話,一些進口設備就不用再花外彙了。”
這句話讓在場所有人都精神一振。在這個外彙緊缺的年代,能夠替代進口設備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價值。
王建華也徹底改變了態度:“沈工程師,如果你們有什麼需要省裡支持的,儘管開口。”
沈良心裡暗笑,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但表麵上依然保持著謙遜:“謝謝王局長的支持,我們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瘦高個子終於意識到自己這次行動的荒謬。他本來想給這個廠找麻煩,結果反而成了對方技術成果的見證人。現在想走也走不了,隻能硬著頭皮留下來。
連鑄演示結束後,李慶山提議去會議室詳細討論技術推廣的問題。眾人來到廠辦公樓的會議室,沈良準備了更詳細的技術資料和發展規劃。
“各位領導,我想向大家彙報一下我們的長遠計劃。”沈良站起身來,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簡單的示意圖,“目前我們掌握的連鑄技術還隻是第一步。”
他用粉筆標出幾個關鍵環節:“下一步我們計劃開發大斷麵連鑄技術,可以直接生產h型鋼、工字鋼等型材,省去軋製環節。”
李慶山眼睛發亮:“這樣的話成本能降低多少?”
“按照初步測算,每噸鋼材的生產成本至少能降低15。”沈良在黑板上寫下一個數字,“如果全市的鋼鐵企業都采用這項技術,一年能節省成本上千萬元。”
會議室裡響起一片讚歎聲。
沈良趁熱打鐵:“但是這項技術的開發需要更多資源支持。除了資金投入,還需要專業人才和試驗設備。”
王建華立即表態:“省裡可以協調相關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支持。”
李慶山也不甘示弱:“市裡可以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技術研發。”
沈良心裡樂開了花,但臉上依然嚴肅:“謝謝各位領導的支持。不過我有個建議,與其各自為戰,不如成立一個技術開發中心,統一協調資源。”
這個提議讓在場所有人都陷入思考。確實,如果能夠集中力量攻關,效果會更好。
瘦高個子終於找到機會說話:“技術開發是好事,但要注意風險控製。萬一失敗了怎麼辦?”
沈良轉身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不屑:“失敗?我們已經成功掌握了連鑄技術,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他走到瘦高個子麵前:“倒是你們集團,花了那麼多錢引進國外技術,到現在還沒完全消化吸收吧?”
這句話戳中了瘦高個子的痛處。確實,他們集團引進的連鑄技術到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設備故障率居高不下,生產成本比預期高出不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建華見氣氛有些緊張,趕緊打圓場:“大家都是為了發展鋼鐵工業,應該互相支持才對。”
沈良點點頭:“王局長說得對。我們願意與各兄弟單位分享技術經驗,共同進步。”
但他心裡清楚,真正的技術核心是不會輕易分享的。
表麵上的合作是必要的,但核心競爭力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會議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最終達成幾項重要決議:市裡將設立技術開發專項基金,沈良的鋼鐵廠作為試點單位,省裡將協調相關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支持。
送走檢查組後,沈良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仔細回顧今天的每一個細節。
這次危機不僅化解了,反而為他爭取到了更多資源和支持。
但他也意識到,隨著影響力的擴大,會有更多人關注他的一舉一動。
必須更加小心,既要展示足夠的技術實力,又不能暴露過多的秘密。
夕陽西下,沈良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遠處的鋼鐵廠煙囪。
濃煙滾滾,但那不是汙染,而是中國重工業崛起的號角。
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沈良剛剛坐穩,秘書小王就敲門進來了。
“第二天一早,沈良剛到辦公室就發現門口站了好幾個人。
為首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戴著厚厚的眼鏡,手裡拿著公文包。
”您就是沈良沈工程師吧?我是省冶金工業設計院的張明,這幾位是我的同事。“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