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站直身體,目光掃過在場的所有人。
他知道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不僅可以展示廠裡的技術成果,更能徹底打消那些質疑的聲音。
“李部長,我們從三個方麵進行了技術改造。”沈良走向第一台設備,“首先是煉鋼爐的燃燒係統改進。”
他指著爐體上新加裝的預熱裝置:“我們在原有設備基礎上增加了空氣預熱器,利用煙氣餘熱預熱進入爐膛的助燃空氣。溫度從原來的常溫提升到450攝氏度。”
李慶山湊近觀察:“這個改造投資大嗎?”
“材料費用不到八千塊,都是廠裡現有的廢料改製。”沈良淡定回答,“但效果顯著,熱效率提升15,每月能節省焦炭近兩百噸。”
瘦高個子忍不住插話:“你這個數據怎麼驗證?有沒有第三方測試報告?”
沈良瞥了他一眼,心裡冷笑。這家夥還不死心啊。
“當然有。”沈良從口袋裡掏出一遝文件,“這是市技術監督局的檢測報告,蓋的公章。”
王建華接過文件翻看,臉色逐漸緩和。
報告數據詳實,測試方法規範,完全挑不出毛病。
李慶山滿意地點頭:“繼續說第二項。”
沈良帶著眾人來到軋鋼車間:“第二項是軋製工藝的優化。我們對軋輥表麵進行了特殊處理,改進了冷卻水係統。”
他蹲下身子,指著軋輥底部的管道:“看這裡,我們增加了分段式冷卻控製。不同部位的軋輥溫度可以獨立調節,這樣軋出的鋼材表麵質量更均勻。”
廠長在旁邊補充:“沈工程師這個改進太厲害了,廢品率從原來的8降到現在的3,每個月光節省的廢料就值好幾萬。”
李慶山眼中閃過讚賞:“小沈,你這腦瓜子真靈活。”
瘦高個子還想找茬:“你們有沒有考慮過設備疲勞問題?這樣頻繁調節溫度,會不會影響軋輥壽命?”
沈良早有準備:“我們做過疲勞測試。”
他從工具箱裡取出一根鋼棒,表麵有明顯的切口痕跡:“這是軋輥材料的疲勞試樣,經過十萬次循環加載,裂紋擴展速度在安全範圍內。預計軋輥使用壽命不僅不會縮短,反而能延長20。”
瘦高個子張了張嘴,最終什麼話也沒說出來。
沈良心裡暗爽,繼續說道:“第三項改進是最關鍵的——連鑄工藝。”
眾人跟著他來到車間最裡麵的一台設備前。
這是一個高約十米的金屬結構,外形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內部結構複雜。
“這是我們自主設計製造的小型連鑄機。”沈良拍了拍設備外殼,“鋼水從這裡進入,經過連續冷卻凝固,直接澆鑄成鋼坯。”
李慶山眼睛亮了:“連鑄?這不是國外的先進技術嗎?”
“沒錯。”沈良點頭,“但我們用土辦法解決了關鍵技術難題。”
他指著設備頂部的漏鬥狀結構:“這是中間包,我們用耐火磚砌成,雖然簡陋,但完全能滿足生產需要。冷卻水係統也是自己設計的,用普通鋼管就行。”
王建華湊過來仔細觀察:“投資多少錢?”
“包括人工費,總共不到五萬塊。”沈良語氣平靜,但內心得意,“而進口一套同樣規模的設備,至少要兩百萬,還不包括技術轉讓費。”
現場一片安靜。
連李慶山都有些震驚:“你們真的做出了連鑄機?”
“不信的話可以現場演示。”沈良看了看表,“下午兩點有一爐鋼水,正好可以看看效果。”
瘦高個子臉色已經徹底變了。他來之前確實接到了舉報,說這個鋼鐵廠在搞一些不切實際的技術改造,浪費國家資源。可現在看來,這些改造不僅沒有浪費,反而創造了巨大價值。
更要命的是,如果這家廠真的掌握了連鑄技術,那對整個鋼鐵行業都是震撼性的消息。他們鋼鐵集團花了幾年時間,耗資上千萬從國外引進的技術,竟然被一個地方小廠給攻破了?
王建華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沈工程師,你說的連鑄技術,真的是完全自主研發?”
“當然。”沈良胸有成竹,“所有技術資料都在這裡,從理論計算到工程圖紙,每一步都有詳細記錄。”
他從辦公室搬來厚厚一摞資料,放在桌子上:“熱傳導計算、流體力學分析、材料選擇依據,全部都有。”
李慶山翻開幾頁,雖然看不太懂那些複雜的公式,但能感受到技術含量很高:“小沈,你這個技術如果推廣開來,對整個行業都是貢獻啊。”
沈良心裡清楚,連鑄技術在後世已經是鋼鐵生產的標準配置,但在這個年代確實算得上革命性創新。他利用前世的記憶,把複雜的技術簡化成土辦法,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證了效果。
“我們廠願意向兄弟單位無償分享這些技術。”沈良看似大方地說道,實際上心裡盤算著另外的打算。
技術可以分享,但關鍵設備的製造工藝和參數優化,那可是另外的價值。他要的不是一次性的技術轉讓費,而是長期的技術服務收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瘦高個子終於忍不住了:“就算你們的技術先進,但有沒有考慮過安全問題?連鑄過程中鋼水溫度超過一千五百度,萬一出現意外...”
“安全措施我們也考慮到了。”沈良打斷他的話,走向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你看這裡,我們設置了三重安全保護。”
他逐一介紹:“溫度監控係統,一旦超過設定值自動報警;壓力釋放閥,防止係統超壓;緊急停車裝置,十秒鐘內可以完全切斷鋼水供應。”
廠長在旁邊自豪地補充:“沈工程師設計這套安全係統的時候,考慮得比我們廠長還周到。每個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都有預案。”
李慶山越聽越滿意:“小沈,你這個人才不能埋沒在車間裡。我建議你們廠長給他申請破格提升。”
廠長連忙點頭:“李部長說得對,我們正準備推薦沈良同誌擔任副總工程師。”
沈良表麵謙虛,內心卻在快速計算。副總工程師這個職位,不僅意味著更高的地位和收入,更重要的是能接觸到更多的技術資源和項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