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根管子的角度要精確到度數。”他拿著量角器反複檢查,“差一點都不行。”
工人師傅們開始還有些不以為然。
角度差個一兩度,能有多大影響?
但沈良的堅持讓他們不得不認真對待。
中午時分,核心部件安裝完成。
沈良擦了擦汗,檢查最後的連接。
“小沈,這樣真的能行嗎?”老王有些擔心,“萬一效果不好怎麼辦?”
“相信我。”沈良的語氣很堅定,“效果絕對超出預期。”
他的自信並非盲目。
這套改進方案雖然看起來複雜,但每個細節都經過了精確計算。
在他的記憶中,類似的技術已經在未來得到了充分驗證。
下午兩點,係統調試開始。
沈良親自操作控製麵板,逐步調整各項參數。
水壓、流量、溫度,每個指標都要達到最佳狀態。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
不僅是技術科的同事,連其他車間的工人師傅也聞訊趕來。
大家都想看看這次改進到底有什麼效果。
“準備啟動。”沈良深吸一口氣,手指按向啟動按鈕。
電機轟鳴聲響起。
水泵開始工作,冷卻水按照新的路線流動。
控製麵板上的各種指示燈閃爍著。
沈良緊盯著壓力表。
指針開始上升,很快就穩定在了一個數值上。
“咦,壓力怎麼這麼穩?”老王驚訝地說道。
以前的壓力表總是上下跳動,現在卻穩如磐石。
“再看看流量。”沈良指向另一個儀表。
流量計顯示的數值也很穩定,而且比以前提高了百分之十五。
“這...這怎麼可能?”張師傅揉了揉眼睛,“同樣的水泵功率,流量怎麼會增加?”
沈良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這就是優化設計的作用。”他解釋道,“減少了管道阻力,自然流量就上去了。”
測試繼續進行。
溫度控製精度、響應速度、能耗指標,每一項都比改進前有明顯提升。
圍觀的人群中發出陣陣驚歎聲。
“厲害啊,小沈!”
“這技術水平,不簡單!”
“咱們廠總算有希望了!”
讚美聲讓沈良內心五味雜陳。
這些技術對他來說確實不算什麼,但對這個時代的人們卻意義重大。
每一點進步,都代表著生產效率的提升。
“效果確實不錯。”老王點頭認可,“比我預期的好多了。”
“這隻是第一步。”沈良趁熱打鐵,“如果其他幾台設備也進行類似改進,整體效果會更好。”
“那當然!”老王立即表態,“你們抓緊時間,把改進方案推廣到所有設備上。”
沈良心中暗喜。
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
通過一個小小的成功案例,為後續的技術推廣打下基礎。
接下來的路會更加順暢。
傍晚時分,改進工作全部完成。
新的冷卻係統運行平穩,各項指標都達到了預期效果。
沈良收拾好工具,準備離開車間。
這時,老王叫住了他。
“小沈,有個事想跟你商量。”
“什麼事?”
“下周市裡要來檢查,聽說可能會有大項目。”老王壓低聲音,“你覺得咱們有機會嗎?”
沈良心頭一震。
市裡的檢查,大項目...
這會不會就是那個五十萬的合同?
如果真是這樣,那時機簡直太完美了!
剛好趕上技術改進出成果,正是展示實力的最佳時機。
“當然有機會!”沈良斬釘截鐵地說道,“而且機會很大!”
“什麼大項目?”沈良追問道。
老王四下看了看,確認周圍沒有其他人,這才靠近一步。
“聽說是個五十萬的合同,市裡要選擇一家工廠作為試點。”
五十萬!
沈良心臟猛跳幾下。
果然就是那個合同!
根據他的記憶,這個項目最終會催生出整個華北地區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誰拿下這個合同,誰就能在改革開放初期占得先機。
“具體是什麼項目?”沈良努力保持冷靜。
“新型冶煉設備的研發製造。”老王壓低聲音,“市裡要求必須是技術領先、質量可靠的產品。”
沈良暗自盤算。
冶煉設備正好是他的強項。
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完全可以設計出領先這個時代十年的產品。
關鍵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拿出令人信服的方案。
“檢查團什麼時候來?”
“下周三。”老王搓著手,“隻有五天時間準備。”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