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沈良就趕到了廠裡。
昨晚的思考讓他明白,光有技術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盟友。
辦公室裡已經聚集了幾個人,都是昨天開會時比較積極的工程師。
“小沈來了!”老劉招手道,“我們正商量一個事兒。”
“什麼事?”
“昨天你提到的那些改進方案,我覺得可以先搞個試點。”張師傅放下茶杯,“從最簡單的開始。”
沈良眼前一亮。這正是他想要的!
“具體怎麼搞?”
“我提議從冷卻係統入手。”年輕的工程師小王說道,“這個相對容易一些,風險也小。”
沈良點點頭,心裡卻在快速盤算。
冷卻係統的改進確實是個不錯的突破口,但關鍵在於如何把握技術的先進程度。
太簡單沒意義,太複雜又容易暴露。
“我同意。”沈良說道,“不過在動手之前,我想先做個調研。”
“調研什麼?”
“看看咱們現在的設備到底有哪些問題。”沈良拿出一個小本子,“隻有摸清底細,才能對症下藥。”
這話說得很有道理,大家都讚同。
接下來三天,沈良帶著小王他們在車間裡轉悠。
從鐵水包到連鑄機,從冷卻塔到控製室,每個環節都仔細觀察。
沈良表麵上在學習,實際上是在尋找最佳的切入點。
他需要找到一個既能展示技術水平,又不會引起過度關注的突破口。
第三天下午,機會來了。
三號連鑄機的冷卻係統又出故障了。
“媽的,這破玩意兒三天兩頭出毛病!”車間主任老王罵罵咧咧。
沈良和小王趕緊跑過去查看。
“什麼情況?”
“還不是老問題,水壓不穩。”老王指著控製麵板,“你看這個壓力表,跳得跟心電圖似的。”
沈良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心中有數了。
這套冷卻係統設計確實有缺陷,水路配置不合理,壓力分配不均勻。
用他掌握的技術,完全可以設計出更優化的方案。
“老王,能讓我們試試改進一下嗎?”沈良主動請纓。
“你們?”老王有些懷疑,“這可不是鬨著玩的,搞壞了怎麼辦?”
“放心,我們會很小心。”小王也幫腔道,“而且隻是局部改動,不會影響整體運行。”
老王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頭同意了。
畢竟現在的狀況也不算好,死馬當活馬醫吧。
沈良心中暗喜,這正是他需要的機會!
當天晚上,他在辦公室裡畫出了詳細的改進圖紙。
新的設計采用了分級冷卻的思路,通過調整水路走向和噴嘴角度,能夠大幅提高冷卻效率。
這個技術雖然先進,但並不算太超前,在這個時代完全可以實現。
第二天一早,沈良找到了老王。
“改進方案出來了。”他把圖紙攤開,“主要是調整這幾個地方。”
老王看了半天,眉頭緊皺。
“這個設計...有點複雜啊。”
“看起來複雜,實際上原理很簡單。”沈良耐心解釋,“就是讓冷卻水走更合理的路線。”
旁邊的張師傅也湊過來看。
“這個角度是怎麼計算出來的?”他指著圖紙上的一個數據。
沈良心裡一緊,這確實是個技術難點。
但他早有準備。
“我參考了一些外國資料。”他故意說得模糊一些,“具體計算過程比較複雜。”
這個解釋勉強過關了。
畢竟在這個年代,很多先進技術確實來自國外,大家也習慣了這種說法。
“那什麼時候開始改?”老王問道。
“越快越好。”沈良迫不及待,“材料我已經準備了一些,其他的可以現買。”
“行,那就這個周末搞。”老王拍板決定,“正好設備要停機檢修。”
消息很快傳開了。
廠裡的工程師們都知道技術科要搞什麼大動作。
有人期待,有人質疑。
“就那幾個年輕人,能搞出什麼名堂?”有老師傅私下議論。
“說不定真有兩把刷子呢。”也有人持相反觀點。
沈良對這些議論並不在意。
他現在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改進方案的細節完善上。
每個螺絲的位置,每根管道的走向,都必須精確計算。
容不得半點差錯。
周五下午,材料全部到位。
沈良檢查了一遍清單,確認沒有遺漏。
“明天一早就開工。”他對小王說道,“你負責協調工人師傅,我來指導技術細節。”
“沒問題!”小王顯得很興奮,“終於能大乾一場了。”
沈良看著這個年輕人的乾勁,心中頗有感觸。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每個人都渴望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這種精神狀態,正是推動技術進步的最大動力。
周六早上六點,車間裡就開始忙碌起來。
沈良帶著改進小組,對三號連鑄機的冷卻係統進行大手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首先是拆除舊的管道。
這些管道已經使用多年,有些地方嚴重鏽蝕。
“難怪效果不好,這管子都快堵死了。”小王感歎道。
接下來是安裝新的水路係統。
沈良嚴格按照圖紙要求,指導工人師傅進行每一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