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呼嘯,浪濤拍岸,東南鎮海衛的城樓上,一位身披蟒袍之人按刀而立。他身形挺拔如蒼鬆,眉目間沉澱著沙場淬煉出的冷峻,右頰一道寸許長的刀疤自眼角斜劃至顴骨,襯得眸光愈發銳利。
正是當年的六皇子、如今的鎮海王司徒林,三十九歲的他已在這東南海疆戍守二十年。
當年宮變之後,司徒林果斷拒絕建武帝立他為太子的提議,執意前往鎮海衛操練水軍,此生殺儘微信群寇報此大仇,如何對得起生死不明的太子二哥,如何對得起母後的在天之靈?
麵對他的執著,父皇當年雖然心中有些許無奈,但最終還是同意了他的請求,並下旨冊封他為鎮海王。自那時起,他便離開了京城,來到了這片遠離繁華的土地。
時光荏苒,轉眼間二十年已逝。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職責,守護著這片遼闊的海疆。期間,儘管他多次上書請求發兵攻打倭國,以徹底解決倭患問題,但隆盛帝卻始終以時機未到為由,拒絕發兵。
麵對這樣的局麵,他並未氣餒,而是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倭賊的侵擾。他不僅在倭寇經常來犯的海邊縣城加派了大量兵力,甚至連一些小村莊也不放過,確保每一處都能得到有效的防禦。他還下達了一道命令:凡是有倭賊來犯,一律格殺勿論,不必留活口。
這道命令執行得非常徹底,使得來犯的倭賊幾乎很少有能夠活著回去的。然而,儘管如此,那些窮困潦倒、走投無路的倭寇們仍然冒著生命危險,繼續鋌而走險。隻不過,他們的登陸地點逐漸向北移動,遠離了閩浙一帶。
這些可惡的倭賊眼見大宇朝打家劫財的道路被徹底堵死,他們那貪婪的目光便又盯上了近海的那些小島。浪人們糾結在一起,幾十人一夥兒,分散盤踞在島上,專門打劫那些過往的漁船或是做生意的船隻。
此時的大宇朝並非曆史上的清朝,並沒有實行海禁政策。因此,在這片廣闊的海域上,做買賣的商人、以打漁為生的漁民比比皆是。
而島上的那些倭賊,手中竟然還擁有一種名為“種子島銃”的火繩槍。這種火繩槍雖然在麵對大宇朝的正規軍隊時毫無勝算,但用來對付那些手無寸鐵的商人與漁民,卻是綽綽有餘。
每當這些倭賊發現有船隻經過時,他們便會如餓虎撲食般迅速劃動那幾十艘破舊不堪的木船,將其團團圍住,然後毫不留情地殺人越貨。
這樣的事情屢屢發生,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朝廷。司徒林得知後,義憤填膺,他多次發起清理周邊海島的行動,想要將這些倭賊一網打儘。
可惜的是,這些倭賊十分狡猾,每當司徒林的水軍趕到時,他們早已像老鼠一樣縮回島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司徒林對此十分震怒,於是上書朝廷,請求朝廷撥款建造登陸船,並更新火器,以增強水軍的戰鬥力。
他的上書卻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杳無音訊。皇帝的答複竟然是國庫緊張,對於這些小股的倭賊,隻需儘力清理即可,不必大動乾戈。
太子二哥的大仇未報,就連小股倭賊也清理不乾淨,司徒林的鬱悶之情可想而知。
喜歡當雲天明穿成林如海請大家收藏:()當雲天明穿成林如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