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
有人私自賣攤位憑證如此之久,卻沒有一人敢去衙門告狀,可知老百姓和官府之間的隔閡!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老百姓冷的太久了,早忘了當官要為民做主。
有些話,趙辰親自說出來反而沒人信,所以今天他叫了張遷,還有幾位大沽學院的學生。
“張遷!”
“在!”
聽見趙辰喊,張遷從剛剛趙辰等人走出的鋪子裡大聲回應。然後體型有些瘦弱,顴骨微微凸起的張遷穿著文衫從裡麵走出來。
此時街上百姓有些驚訝,這茶水鋪子裡,究竟藏著多少人?
“張遷,你去做思想工作,看有沒有人願意出來指正!”
“明白!”
張遷把手一拱,隨後轉身又對街上的百姓拱手。
“各位鄉親,我叫張遷,父母就住在城外三道坎村,所以我和大家一樣,都是土生土長的天津衛農民。”
許多眼光被張遷吸引,但他們見張遷與趙辰侃侃而談,眼中紛紛投來疑惑。
筆直站立的張遷當然知道大家的疑慮,立即臉上露出微笑:“我父親是軍人,現在就在直沽城牆上,所以我有幸進了大沽學院讀書,現在是天津行業協會的助理管事。”
這明顯不能讓那些疑惑的眼神放心,但張遷接下來的話,卻讓大多數人動容了。
“我張遷能讀書,是沾了大沽政策的光。但今天的事情大家都看見了,若是沒人出來為老百姓發聲,用不了多久,整個天津衛官員就會肆無忌憚,以後你們的孩子要上學,恐怕就得掏出大把的銀子才行!”
這就是大明的常態,老百姓沒有關係和銀子,乾什麼事情都無比艱難。
讀書,就更不是普通百姓能夠奢望的事情。
但現在老百姓好不容易有個讀書的渠道,若是還沒等到自己孩子排上號就堵死了,誰心裡會甘心?
“大人,我願意出來指認!”
想不到,第一個站出來的,居然是賣餅子的王二狗,原因簡單,他家的娃子七歲了。之所以乾完農活還要來城裡賣餅子,就是聽說七歲娃子就能上學,想給孩子攢點筆墨錢。
“我也願意!”
有了第一個,就不愁有第二個,這就不當出頭鳥。
陸陸續續有七八人願意出頭,張遷才轉身對著趙辰作揖:“大人,有百姓願意做人證!”
張遷這家夥能夠在書院當學子們的頭頭,真是有些道理的。這麼順利就讓老百姓自願出來指證,就是因為他抓住了百姓的心理。
中國百姓就是這樣,自己死都不怕,就怕兒女沒有出路!
讚許的對張遷點了點頭,趙辰見站出來的幾人表情還是有些忐忑,便立即對幾人拱手:“各位鄉親放心,我趙辰的為人還是說的上幾句話,今天給大家吃個定心丸,保證沒人敢拿這件事找誰的麻煩!”
斬釘截鐵,讓這些人心中有了不少底氣。
接下來輪到趙九指出場。
他從手下兩個兄弟手中拿過木盒子,打開後裡麵全是這些日子回收的攤位憑條。
“各位!”趙九指說話中氣十足,更難得的,是他話中那種從內而外的自信。
“這是我從東市花五十個銅板一張,從攤販手中買回的條子,十五天來,總共回收兩千張有餘,每張五十文,總計十萬文不止。”
說著他將一張條子抓在手中,然後在夕陽下抖開。
十萬文可不是小數目,此時那些攤販和路人才知道,就這麼個小東西,居然這麼賺錢。
見所有人紛紛點頭,趙九指又將聲音提高:“我現在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各位,這個收費的條子,根本不是官府行為,純粹就是某人為了私利,自作主張賣給大家的!”